陈红:为农民种菜插上科技翅膀
市科协网讯(记者 任文)以实施农业项目为载体,将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公众科技素养视为己任,大力开展“三新”技术的引进、筛选、示范与推广。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朋友,手把手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真正实施“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科技服务“三农”模式,她就是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总站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陈红,6月17日,武汉科技报记者采访了她。
指导农户油麦菜生产
在30多年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她以点带面,扎实创建“三新”技术科技示范样板,助力东西湖乡村振兴、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针对不同农时季节及不同作物,要有不同的方法。”陈红告诉记者,她通过室内讲座、田间课堂、电话咨询、网上答疑互动、编发农技推广简报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事操作,建立东西湖农技推广工作微信群,实现市场需求、气象等信息的及时交流。
指导农户使用绿色防控设施
早春时节,因为设施大棚环境封闭,缺乏传粉媒介如虫媒、风媒,早春大棚番茄、茄子就必须借助人工辅助传粉如激素点花才能坐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陈红开始探索。
“激素点花费时费工、品质差,还会出现畸形果多、激素残留等诸多问题。我就想能不能使用熊蜂授粉。即在设施大棚内果、菜开花期,将熊蜂放进大棚内,利用熊蜂采集花粉过程中翅膀振动,促进花粉散发,以及熊蜂上花采粉的过程中传播花粉,实现为设施内果、菜授粉。”说起技术,陈红侃侃而谈。
据悉,使用熊蜂授粉还能够减少畸形果产生,改善番茄风味与口感,提高番茄产量、省工、省力、省成本,减少激素造成的污染,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是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
方法想到了,可是怎么实施了,这又让陈红犯难了。
2014年,陈红率先在武汉地区引进熊蜂授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地点选在东西湖走马岭街六合大队肖建勇农户。
“虽然熊蜂授粉在上海、山东寿光等地已经成功应用,但当时在武汉地区还未引入,农户对此还是很迟疑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陈红讲道。“我知道这个技术的效果呀,可农户不相信呀,毕竟应用不成功会浪费时间、精力,还有经济损失。但是,我也不能打退堂鼓,尝试新的技术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就拍胸跟肖建勇保证,亏了我来赔,赚了是你的,给他吃一个定心丸。”
肖建勇得了保证后拿一亩地配合开展熊蜂授粉与激素点花对比试验,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熊蜂授粉的番茄畸形果率下降17个百分点,单果重增加11.2克,亩增产937.0kg,每亩节省人工185元,番茄单价较激素点花每公斤增加1-2元,亩节本增收2621元。这让肖建勇尝到了甜头。2015年,肖建勇扩大规模,早春番茄全部用上熊蜂授粉技术,种的番茄在市场上也是一抢而空。
“还记得因他家番茄果实饱满、周正、多汁、口感好,菜贩子亲自跑到他家田间地头收购,而单番茄这个品种当年就多赚了10多万元,周边18家农户也跟着用上了熊蜂授粉,肖建勇被走马岭街道推荐为当年的武汉市科技示范户。”讲起后续效果,陈红笑的很开心,“后来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多了,慢慢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田间服务指导
据介绍,2014-2017年,累计推广熊蜂授粉面积近1万亩,举办熊蜂授粉技术现场观摩及培训会10场2000多人次,制定熊蜂授粉在早春设施番茄、茄子上应用的武汉地方标准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篇。
为农户授课
扎根基层30年,从稻棉病虫害预测预报,到菜果推广“三新”技术,陈红见证引领着东西湖农业从粗放到精细,进入现代化农业时代的发展变化。近5年,她承担省、市、区各级农业推广项目共30多项,筛选了适合本地设施栽培的优质高效蔬菜新品种15个,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17项,包括大棚土壤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技术、黄瓜落蔓技术等,推广春辣椒—夏苦瓜—冬莴苣等节本增收7套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三新”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科技示范基地)3.6万亩,亩均节本增收850元以上,辐射带动面积累计约40万亩,亩均增收310元左右。
正如习近平所说,“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科技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陈红一直致力于走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服务路上,为农民种菜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