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下午,武汉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秋季行”活动在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
此次活动由长江新区管委会、市科创局、武汉轻工大学主办,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武汉市永合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承办,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大农业创新供给,助力农业产业创新融合。市科技创新局一级调研员余文珠,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局长余翔,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候永清等领导出席。
余翔致辞表示,长江新区正在走以科技农业支撑的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构建“两园三区”发展格局。在水稻、水产、苗木、果蔬、饲料、农产品加工、健康食品、高价值营养保健品研发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淡水鱼类单性种质创制技术突破、饲料行业科技技术创新、膳食营养预防与治疗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新区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支持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各类科技活动开展,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余文珠强调,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关键在于做好各种依托基础上的创新,尤其“科特派”这支关键队伍在选派机制、用人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上要不断创新。为引导科技要素向基层和产业一线流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更好融合,方便广大科技特派员更好开展服务,市科创局开发“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平台,上传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参与揭榜攻关项目,有效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并促成相关技术合作。
候永清致辞时指出,武汉轻工大学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累计组织派遣省、市产业科技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400余人次。他们长期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深入宣传党的“三农”政策,积极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拓展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全面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特别是充分发挥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等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为科技兴农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来自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科院和武汉轻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或科技特派员代表,分别与农业企业签订了6项科技特派员服务协议,共有2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合同总金额超过1300万元。同时发布了农产品加工、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等现代农业领域最新科技成果27项,企业发布技术需求20项。
“我们主要示范推广的西瓜品种(组合)有武汉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武农8号、T14、武农无籽二号等。”市农科院作物所高级农艺师张娜介绍道,“自2009年开始,我们在大棚西瓜-藜蒿高效种植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的预研工作,依托武汉市农科院示范推广项目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推广,整体效果较好。目前武汉市瓜蒿种植模式常年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劳动强度,延长了产品生长期,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十分适合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技术对接交流环节,30多家企业与20多个高校科研团队开展了技术需求对接洽谈,与会领导和专家实地走访调研了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省农科院、市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单位、相关区科技部门负责人、长江新区科创局、农业发展局、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代表、有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