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东湖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围绕《北斗技术赋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主题进行演讲。“注重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尤其应急指挥平台和通信保障网络是重中之重。运用北斗导航、高分遥感、智能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信息技术,可以赋能支撑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广覆盖、快响应的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感知能力、预警能力、响应能力、決策能力、控制能力),提升多层级、多维度、多区域的应急响应机制水平。”刘经南院士说。
刘经南院士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害重。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能力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于应急管理全流程、全周期,推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代化。
刘经南现场对时空位置服务就是定位导航授时及时间同步服务(PNT服务)进行了介绍。它是提供时空基准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及其增强系统为主体,协同其他辅助定位导航技术以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和可用性,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事件或目标的PNT技术(位置、方向、速度、时间信息和时间同步)与服务。北斗是最具通导遥一体化全球性优势的PNT服务基础设施,它是全球唯一集通导遥及搜救功能一体化的卫星导航系统。
刘经南表示,北斗发展到北斗3号,已经具备独有的多频点及通导遥全球一体化技术优势,将利用北斗—3特点优势和创新设计拓展应急领域新应用,将北斗双向报文通信、定位导航及其与移动通信及位置服务集成构成应急调度指挥服务平台,用于救灾及疫情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