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疫情防治

早筛早诊是最好的“肿瘤药”| 结直肠癌早筛怎么做?

发布日期:2024/11/29 10:21:35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晚期癌症通常很难治愈,但是早期癌症治好的概率很高,发现、干预越早,治好的概率越高。武汉疾控特推出1+X肿瘤早筛项目,其中“1”是指一个泛癌指标—胸苷激酶(TK1)检测,“X”是指多个常见癌症的特异性检测。1+X模式是指通过TK1检测筛查出肿瘤高风险者,然后对这些高风险者进行各种高发癌症(如肺癌、肝癌、胃癌、肠癌等)的针对性筛查,以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结直肠癌早筛。
结直肠癌早筛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55.5万例,结直肠癌死亡28.6万例,平均每1分钟约有1人被诊断罹患结直肠癌,平均每2分钟约1人因结直肠癌去世。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第二高发癌症。
      对于结直肠癌不同时期五年生存率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部分病例可能彻底治愈,而晚期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不足10%。病人不仅生存质量会极大下降而且伴随的经济负担也加重。通过癌症早诊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风险,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治愈疾病。由于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即为中、晚期,所以可靠的早期筛查检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
什么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良饮食:快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虽然方便且美味,却对肠道健康构成威胁。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癌细胞的生长,长期如此,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肠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人长时间久坐,这不仅影响肠道蠕动,还可能导致肥胖,而肥胖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
      不良睡眠:质量差、熬夜加班等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长期睡眠不足和熬夜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潜在的健康问题
      便血:很多人认为便血是痔疮或小病症,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研究表明,便血是结直肠癌的典型信号之一,及早发现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专家建议,出现便血时应尽早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的变化也是结直肠癌早期的一个信号。比如排便频率增加或减少、大便变细等,很多人通常会把这些症状当作消化不良或压力引起的问题,忽视了可能的风险。
      腹痛、腹胀:这一类症状也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但其容易被简单认为是肚子不舒服,而未引起重视。专家提醒,若腹部不适持续时间较长,尤其伴随体重下降或疲劳感时,应警惕结直肠癌等问题。
哪些人是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40岁以上人群;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有结直肠癌病史或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有结肠癌前病变史: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结直肠息肉,腺瘤病史等;
      有相关症状:如便血,黏液便,便秘,腹泻,粪便变细和腹痛等;
      有遗传性结肠息肉家族史;
      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
      慢性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有消化道症状等。
结直肠癌怎么筛查?
      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传统筛查方法包括肠镜检查和大便潜血检测,但都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结肠镜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侵入性有创、需要严格的肠道准备等原因,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无创的筛查方法,但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灵敏性很有限。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作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新技术有望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结直肠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粪便)
      本项目于体外定性检测人粪便样本中肠道脱落细胞的SDC2和 TFPI2基因的甲基化,适用于临床医师建议做肠镜检查的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安全无创、准确性高、检出率高的优点。
结直肠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血液)
      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作为一项比较前沿的DNA检测技术,适用于临床医师建议做肠镜检查的患者的辅助诊断,可应用于人群普查,具有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准确性高、检出率高等优点。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