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胃肠外科二病区改变传统肠癌手术的常规模式,通过在肠癌患者体内置入肠支架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已帮助近50名患者避免了肠造口,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术后生活质量。
宋女士今年64岁,近日因腹痛伴有排便困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诊断为乙状结肠肿瘤,因肿瘤堵塞肠腔,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结肠梗阻。
按照传统治疗方案,处理此类问题通常需要患者接受肠造口手术。但是,肠造口术(体外粪袋)不仅会在身体上给患者带来创伤和不便,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该院胃肠外科二病区吴彪主任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宋女士采用新方案,即肠镜下支架置入术结合后续手术。
该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的副主任杨林,在肠镜的辅助下精准地将结肠支架定位并放置于梗阻部位,迅速缓解了肠道梗阻,为后续的根治性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和良好的肠道条件。在结肠支架置入术两周后,吴彪主任团队成功为宋女士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同时避免了肠造口。
吴彪主任介绍,肠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后再手术,主要适用于可行根治性手术但就诊时有急性结肠梗阻、肠道准备欠佳的结肠肿瘤患者,先置入结肠支架减压、改善肠道情况后再限期手术。此种手术方式能短期缓解患者痛苦,后续手术时肠道条件更好,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来看,由于无需永久性肠造口,更利于患者身体形象、心理状态及生活便利性,使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吴彪主任建议,每年体检筛查时,可做一次粪便潜血试验,40岁以后应定期进行结肠镜等相关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则需提前并缩短结肠镜复查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