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江岸区开展“传承非遗 新春纳福送吉祥”科普文化节活动“非遗版”新春 “非一般”传承

发布日期:2025/1/20 18:00:47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太极12刀、泥间塑传奇、杨式太极、科普魔法秀……1月18日,2025年江岸区“传承非遗 新春纳福送吉祥”科普文化节在汉口堤角公园展开,为市民编织出一个五彩斑斓的非遗世界。活动由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园林局、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办事处主办,现场近千名市民参与。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阖家欢乐迎新春,内外平安好运来。”武汉知名书法家尽情挥毫,将新春的祝福与和谐美好的寓意融入春联当中。围观的群众也纷纷拿起毛笔,在书法爱好者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体验写春联的乐趣和书法艺术的玄妙。

      “传统是我们的根基,而现代则是推动我们创新的不竭动力。我始终致力于在保留传统笔墨技法精髓的同时,巧妙融入当下的审美观念与个人情感,力求使每一幅作品都既能彰显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首席顾问欧阳忠表示。



      “黄陂泥塑的制作有着复杂繁续的工序。取材和泥、捏胚、修饰、阴干、上底粉、施彩绘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现场,泥塑展区成为人气打卡点。武汉泥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作林“泥人胡”向现场观众展示黄陂泥塑的神奇。他介绍,“人物肖像是雕塑中最难的部分,像不像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同人的塑像难度是不同的,有的人长相特征明显,做泥塑就快,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做到70%~80%的相似度。”


      “面塑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捏塑造型艺术,其题材多样、造型写实、色彩丰富、塑制精细,多作赏玩之用……”张露文向市民介绍什么是面塑、面塑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并一对一指导市民做面塑。育才二小学生张佳琦表示,“面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个古老的艺术,它造型多样,绚丽多彩,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很庆幸和爷爷来参加这场非遗盛宴,让自己了解了关于面塑的很多知识,学习了搓、揉、捏、贴等面塑的制作技巧,看着自己的面塑作品,内心很温暖。”
      市民李爷爷感叹:“新春非遗体验活动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近距离感受中国非遗的魅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活动现场,国家二级演员、湖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江岸榜样、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文豪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科普魔术表演。神奇的魔术与垃圾分类科普知识相结合,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互动。


      江岸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这颗璀璨的文化瑰宝,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技艺的平台,也让非遗在创新与发展中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
      武汉市文联副主席陈菁,武汉市体育局社会体育部部长、市武政协副主席、秘书长杨汉成,江岸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冲,区园林局党委书记、局长向晋红,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顾丽红,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冯崇坚,丹水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旷,武汉市文联组联部部长周红艳,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建军出席本次活动。武汉科技报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超47万人次通过央视频、科普中国、武汉科技报等平台收看。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盛甜
摄影:肖凯
通讯员:许嘉康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