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走亲访友以及外出旅游已然成为人们常见的过节选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途飞机、火车和汽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过,这些出行方式所提供的空间大多较为狭小,乘客的活动范围受到诸多限制。短时间乘坐时,身体或许不会出现明显异常,但倘若长时间乘坐,便容易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可能诱发疾病。
长时间座位对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狭小空间内保持座位,双腿的膝关节会被迫弯曲,致使下肢血液回流遭遇阻碍。与此同时,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血流速度也会随之变得缓慢起来。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后,双脚会出现肿胀现象,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水肿,它是血栓形成前的典型表现。倘若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之中,血液极易发生淤滞、凝固,进而形成深静脉血栓。而一旦血栓脱落,还可能引发肺栓塞,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旅途中的血栓形成?
要预防血栓形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缩短下肢弯曲的时长,并增加下肢的活动量。可对于那些已经确定好外出目的地的人来说,这一点往往很难做到。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预防方法呢?
避免长时间静坐:长时间静坐会让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从而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建议每间隔一小时就起身活动几分钟。要是没有条件行走的话,也可以进行诸如踮脚尖、伸展腿部这类简单易行的腿部运动,以此增强肌肉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
穿戴抗血栓弹力袜:穿戴抗血栓弹力袜能够对下肢的浅静脉和深静脉起到压迫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滞留的情况发生。正因如此,穿戴抗血栓弹力袜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具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固的功效,能够防止血液凝结成血栓。所以,对于那些属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的人来说,可以遵循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以此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多饮水:多喝水能够降低血液的黏滞度,从而对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平日里,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超标而增加患血栓的风险。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及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发生了血栓怎么办?
在出行途中,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肢体明显肿胀等情况,那就应当考虑是血栓形成了。此时,要尽可能避免活动,同时将下肢抬高,防止血栓脱落,并且应当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避免因血栓脱落而形成肺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