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这些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地下证据。
祝融号搭载的火星次表层穿透雷达可探测地下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水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火星车穿透雷达低频通道的实测数据,在祝融号沿途地表以下10—35米深度范围内识别出76个地下倾斜反射体。这些层理结构与地球沿海沉积物的雷达成像结果相似,其一致性和物理特性排除风成沙堆、熔岩管道或河流冲积等其他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