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关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科产融合新生态,3月13日,从全市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目前,武汉市首批十大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十大实验室)在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
车载生态屏、高性能发光材料成功用在了最新的小米SU7 Ultra,星载基站、星天设备系列技术首创性突破,华工激光与长飞先进半导体产融协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现场,各实验室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分享最新成果,一批新的成果还将在实验室批复建设满一年的今年8月集中揭晓。
“追光”军团领跑全球,长飞光纤领衔的武汉市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完成多项突破,多模光纤突破数据中心800G短距离传输瓶颈,万瓦级高功率激光传输技术解锁工业加工新场景,高分辨率超细径传像光纤推动医疗成像迈向高清时代。
智能网联驶入快车道,东风汽车主导的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构建起完整生态链,数据闭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冗余线控技术通过百万公里可靠性验证。实验室负责人透露,已形成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即将在武汉经开区开展全域智能交通试点,推动我国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建立。
硬核制造攻克“工业母机”,武汉市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交出的答卷令行业振奋:全球首台AI数控系统实现加工决策自主优化,AI赋能实现工业母机提质增效,融合工艺知识与机床厂联合研制首批智能机床工程样机。这项突破,代表我国机床行业首次在智能化赛道与国际巨头并跑。
空天地海全域联通,武汉市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的星地融合组网技术引发国际关注,其主导的ITU国际标准为天地一体化通信奠定规则基础。实验室研制的星载通信产品与北斗系统的深度融合方案,正助力武汉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
材料革命打破垄断,鼎龙控股联合武汉理工等7家企业院校成立的武汉市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攻克的聚酰亚胺取向液技术,打破国外对于面板关键核心材料的高度垄断,打造全国产化材料产品。
“启动即起势”,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介绍,十大联合实验室启动以来,经过几个月快速推进,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有效整合了教育、科技、人才要素资源。以产业链为纽带,十大实验室集聚了89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含65家重点企业、24家科研机构),组建起2300余人的复合型研发团队,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将引领武汉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