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公告栏

关于印发《武汉市科协2025年学会学术和国际交流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4/16 11:45:23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区科协,企事业科协,在汉高校科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推动科协事业发展中发挥学会组织应有的作用,研究制定了《武汉市科协2025年学会学术和国际交流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4月9日


武汉市科协2025年学会学术和国际交流工作要点

      2025年,武汉市科协学会学术和国际交流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系统改革创新,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学术立会,发挥科技创新先导作用
      紧盯全市科技创新热点和难点,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引领作用,以提升学术交流质量为主线,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和会企协作项目,培育高端化、国际化、精品化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持续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不同学科互联互通创造交流平台及合作机会。
      1.实施科经荟聚—学术交流活动平台项目。修订《武汉市科协学术交流活动平台项目管理办法》,持续支持各学会和在汉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深入开展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前沿高端学术交流、综合交叉类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平台基础建设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40场以上,促进学科繁荣以及创新人才成长,提高学会服务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实施科经荟聚—会企协作项目。加强市区科协联动,实施会企协作项目,坚持以用为导向,支持各区科协联合相关学会举办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和院士专家企业行系列活动等5场以上,协助构建“企业点单、科协派单、学会接单”的服务机制,助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发展。
      3.推进科技智库建设。修订《武汉市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各学会、在汉高校的科技工作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特长及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8项以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召开高校科协联席会,加强在汉高校科协与各学会的联动,发挥高校科教人才优势、学会组织资源优势,为推动环大学经济发展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坚持科学治会,加强学会规范化管理
      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使好学会更好、弱学会变强,结构不断优化。探索学会星级单位评定试点,着力提升学会服务效能。
      4.着力激发学会活力。深入学会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摸清学会家底、听取学会意见,指导学会优化负责人结构,扩大会员代表性和覆盖面,有序推进学会办公场所相对固定,建立完善会议制度、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保障学会依法依章规范运行。着力破解学会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学会党建等难题,推动全市学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支持鼓励新兴学科、新兴领域、新兴产业成立学会,扩大学会组织覆盖面。坚持每月发布学会工作动态,加强学会工作学习交流,提升学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深化巩固《各区科协联系市科协所属学会工作机制》成果,充分调动各区科协联系服务各学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会资源和人才优势,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5.加强学会日常管理。按照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统一部署,大力推进科技社团改革,不断健全科技社团管理体制。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把学会年检、登记、变更、换届作为推动治理改革的重要关口,采取致函提醒、约谈、上门现场办公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学会依法依章程规范运行,对创新发展不力、活动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的学会进行相应处理,落实软弱涣散学会退出机制。印发《武汉市科协所属学会工作评价规范》(试行),探索学会星级单位评定试点,制订学会星级评价指标,持续推动学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举办学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专题辅导,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升学会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6.搭建学会服务平台。围绕“四个面向”以及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事件,鼓励学会充分利用年会、交流研讨会、论坛等同步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学会科普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组织学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以医疗卫生领域学会为主体,鼓励多学会在大型广场联合开展科普义诊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武汉市科技工作者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学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坚持人才为本,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发挥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对外交流的层次。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朝阳托举工程项目,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加强海智基地建设,实施“海智计划”资助项目,聚集海外人才智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7.实施“武汉青年科技人才朝阳托举工程”项目。印发《武汉青年科技人才朝阳托举工程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朝阳托举工程项目,资助青年科技人才10人以上,采取市科协设立资助和各申报单位自筹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助力青年高学历科技人才成长。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符合一线需求的适用人才,鼓励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一支高层次后备人才队伍。
      8.实施武汉市科协海智计划资助项目。鼓励各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科协、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武汉)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面向产业园区、企业等发展需求,围绕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开展海外人才技术项目交流路演(竞赛)、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海外高层次专家线上线下开展科研、科学技术咨询、国际学术交流等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9.深入开展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加强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武汉)建设,深入挖掘企业海智人才、项目需求,广泛汇聚海外科技社团、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等资源,助力高质量海智成果转化落地。鼓励武汉海外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企业、科研机构、园区新建海智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对海智活动取得成效的站点给予相应的支持。落实“有进有出”的工作要求,对现有海智站点运营模式、工作成效进行调研指导,加强年度工作考核。支持和鼓励市属学会、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开展双边、多边、“一带一路”、港澳台等高水平科技学术交流。借助社会资源,探索举办首届“科技之星”青少年国际科学营活动1-2期,选拔热爱科学探索、科技水平突出青少年赴国(境)外开展科技探究活动,不断拓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国际视野,培育青少年科技人才。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