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全国表彰!武汉这6位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布日期:2025/4/29 17:34:54      来源:武汉市科协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全国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杨春和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在大会上接受表彰。

龚健雅院士


      他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模型与方法,成为当前主流技术,本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络三维信息共享集成平台GeoGlobe,成为我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主持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并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陈学东院士


      他长期从事机械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面向我国高端装备发展战略,陈学东院士攻克了尖端仪器减振动、重载装备增强度、超精装备控精度的系统技术难题,发明了准零刚度减振器,用于国产系列光刻机和航天航空航海重大装备等;研制了大型重载结构动力学设计-模态试验平台,用于世界首台极地超深钻机等;发明了纳米精度运动工作台技术,用于国产封装光刻机和制造光刻机,为我国装备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傅正义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多功能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新结构与新材料体系探索、原位反应合成与制备新技术、高效烧结与加工新技术、材料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多种高性能新材料,已在高技术产业、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中实现工程化应用。他是中国国内早期开拓燃烧合成研究的学者之一,获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谢树成院士


      他长期以来主要围绕地质微生物与全球变化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示踪干湿古气候的一系列陆相微生物新指标,为查明我国东部地区干湿古气候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机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被Science期刊评述为“对理解过去和未来东亚夏季风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发现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微生物出现两幕爆发事件,为锁定动物大灭绝的地内成因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被Nature China以“灭绝理论:两幕式”为题进行了亮点评述。

李培武院士


      他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聚焦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发明了黄曲霉毒素高亲和力抗体,创建的高灵敏检测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创建的油料硫甙、芥酸及营养成分检测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被采纳为国家或行业标准;主持完成的粮油风险评估成果被国务院相关部门采纳,增强了我国粮油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和话语权;针对花生大豆黄曲霉源头阻控世界难题,发明了ARC生物菌剂,创建的ARC生物耦合技术开辟了提质固氮减肥增产的新途径,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重大原创性技术。

杨春和院士


      他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盐岩水溶开采方面,开发了层状盐岩大型溶腔建造全套新工艺,研发了水溶造腔仿真软件,实现了大型水溶造腔腔体形态的准确控制,取得了从传统水溶采矿到可控的水溶造腔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在盐岩油气地下储备方面,建立反映盐岩损伤和扩容等特性的本构理论,提出了盐岩及夹层的长期强度理论及蠕变本构关系,创建了层状盐岩大型地下储库整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为地下大型油气储库的建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祝贺

此次湖北99人获全国表彰,半数来自武汉

72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7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呈现了群英荟萃、导向鲜明的显著特征
集中代表了新时代湖北各界劳动群众
踊跃投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新气象、新作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绘就美好蓝图,奋斗奏响时代强音。
让我们致敬劳模先进
汲取奋进力量。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