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科经荟聚”江城院士专家行走进江夏区大健康产业园活动上,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作题为《生物合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头雁》的主旨报告,探讨了生物合成所展现出的绿色、低成本优势,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强调了生物合成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所起的核心作用。他认为,珍稀营养素的生物合成,是未来农业新赛道。
生物合成具有快速、高效、绿色三大优势。相比化学合成更加绿色、成本更低;相比传统农业则拥有可设施化和规模化、24小时不间断、不分季节、不受环境影响等特征,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其中,珍稀营养素的生物合成,我们认为前景十分广阔。”王汉中以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植物源有机硒为例介绍,硒作为珍稀营养素之一,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但生物学半衰期仅为11天,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不断从外部补充。
他表示,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油菜薹在硒元素上具有特殊的富集功能,有机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常见蔬菜。“我们成功培育出了‘硒滋圆1号’和‘硒滋圆2号’等杂交油菜薹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硒含量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对有机硒,特别是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需求,王汉中的团队还研发了超高甲基硒油菜生物合成新技术。
记者:陈映琦 丁莹 刘炼
通讯员:曾波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