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7月3日,武汉工程师联合体第一次成员大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顺利召开。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武汉工程师联合体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家企业、高校、学会、科研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目标,致力于打破学术与产业之间的壁垒,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工程师联合体规程》《武汉工程师联合体常务理事会议事规则》,表决产生了武汉工程师联合体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国家卓越工程师、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当选武汉工程师联合体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兵、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潘军等5位同志当选副理事长,武钢有限科协秘书长李铁林、华中科技大学智能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建魁等14位同志当选常务理事,还表决产生了武汉工程师联合体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和奖励举荐等三个专委会成员。
首任理事长闫大鹏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将团结带领武汉工程师联合体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的合力,全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将围绕推动工程技术界深度协作、服务工程师职业成长提高、加强联合体成员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武汉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工程人才支撑。
张若光指出,武汉工程师联合体的成立,能够凝聚武汉地区工程师群体,有效整合学会、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打破产学研之间的壁垒,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工程师群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与使命担当,促进工程师们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在推动工程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成长体系、构建服务网络,加强对工程师群体全周期、多维度的协同服务,搭建工程师能力提升平台;要聚焦主责主业、搭建创新平台,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集聚工程师资源、推动产学研融合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搭建工程师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武汉在全国甚至国际工程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