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7月10日下午,望丰青少年空间联合东西湖区博物馆共同举办了"非遗进社区"活动,将传统糖画艺术带入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甜蜜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来自东西湖区博物馆的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糖画历史讲座。志愿者老师手持铜勺,以糖为墨,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立刻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
"糖画,这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志愿者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当时四川地区的民间艺人将熔化的糖液倒在石板上,画出各种图案,既是食品又是艺术品。"老师详细介绍了糖画的工具:铜锅、铜勺、大理石板、竹签等。"铜勺的嘴部特别设计成细长形状,方便控制糖液流量;大理石板表面光滑,能使糖画快速冷却定型。"他边说边展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孩子们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
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了趣味问答环节。"谁知道糖画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老师话音刚落,十几只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明代!""糖画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麦芽糖加少量水熬制!"糖画为什么能立起来?""因为糖液冷却后变硬了!现场气氛热烈,答对问题的孩子们依次上前,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简单的糖画图案。虽然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艺术,但他们的认真劲儿丝毫不减。
活动最后,每位小朋友都获得了一个由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的精美糖画——有的是灵动的小兔,有的是威风的龙,还有的是可爱的小猪。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甜蜜的艺术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高举着自己的糖画作品,留下了珍贵的集体照。这场甜蜜的非遗体验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糖画的历史与技艺,更通过亲身参与,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颗颗小小的糖画,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记忆,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