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小洪山社区同心工作室与民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委员会携手举办“绿智同行・盟启未来・精神引航”青少年“双碳”科普赋能“萌芽行动”。活动聚焦“双碳”知识科普、三大精神宣讲两个方面,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奉献青春力量。
活动现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磊以《垃圾填埋场与碳减排》为题给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堂。他结合具体案例,揭示“垃圾—碳足迹—生态安全”的关联逻辑,通过垃圾填埋场实验模型及三维动画演示了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路径和过程,让青少年们了解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多种方式,详细讲解了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双碳”环保和使用价值中的优缺点,阐述了碳减排的重要性,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居民志愿者谭珺隽则通过一幅幅老照片,带领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了大别山地区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情景。在观看1998年抗洪抢险影像资料时,几名解放军战士在齐胸的洪水中用水盆托举一名幼儿、军民共同在堤坝上奋力抢险的画面,使大家红了眼眶,深刻领会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抗疫历史照片里,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志愿者奔波的身影,让青少年们真切理解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内涵。
“三大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力量源泉。”社区工作人员引导青少年思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用三大精神激励自己?”青少年们回答道:“学习三大精神让我们明白,只要万众一心,再小的行动也能汇聚成力量。比如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从每天做好垃圾分类开始,为湖北建设战略支点展现新一代担当。”
近年来,小洪山社区同心工作室联合民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委员会创新推出“萌芽行动”系列科普活动,让红色精神与绿色理念同频共振,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建设、长江大保护、地质能源开采等具体实践,将“弘扬三大精神”转化为“助力建成支点”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