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科技创新瞪羚企业——武汉长弢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弢新材料”)宣布获湖北交投集团的首支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湖北楚道睿科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00万元股权融资。这是继2023年完成达晨财智领投的A轮融资后,长弢新材料完成的新一轮股权融资。
在武汉的一座高架桥上,施工人员正在涂装一种新型疏水防护涂料。该涂料是长弢新材料自研的“CT-H型疏水防护涂料”。据介绍该涂料可用于建筑钢结构、混凝土表面解决桥梁隧道等交通构造物表面腐蚀、沾污、涂鸦、城市牛皮癣等问题。此项新工艺目前正在市内多座桥梁隧道实施,达到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成本的效果。
长弢新材料作为技术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型高性能表面功能防护涂层材料应用基础与工程化研究。“优秀的产品和技术一定要经过市场的检验。”长弢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成立初期选择将高耐久低表面能材料作为研发方向,公司首选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因为该领域产品的验证周期相对较短,且复杂场景要求对产品的验证效果好,新技术试点示范效应显著。这对一个初创型小微企业而言是最佳的选择。
长弢新材料自主研发的“高耐久低表面能防护涂层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的诞生,源于我们深刻洞察到市场对材料长效防护和自清洁/防污双重性能的迫切需求。”长弢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低表面能”与“高耐久性”的完美共存,是材料科学领域公认的难题,其复杂性决定了研发过程注定充满挑战。
在研发期间,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成员深度剖析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局限,精确识别核心性能矛盾的根源所在。围绕如何同时优化分子层面的疏水疏油能力(低表面能)与材料整体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高耐久),从材料学原理出发,采用微观分子链结构设计实现表面结构-性能调控,系统构建宏观防护体系创新性地实现高耐久-多功能集成。进行了海量的配方迭代和工艺优化摸索,才最终形成了公司的核心技术。
“在实验室取得突破后,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室性能测评、多轮第三方权威机构验证,并选择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实地工程试用,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最终实现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工业化产品的跨越。”长弢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说。
“保持持续的研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构建高水平的人才梯队和激发创新潜能的氛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董事会下设高层次的技术委员会,成员由顶尖的行业技术权威、资深科学家和知名学者组成。委员会的核心作用在于提供前沿的技术方向指引、评估重大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并对核心技术路线进行战略把关,确保技术研发始终立足于行业制高点,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我们还建设了高规格、专职化的企业技术中心,作为公司自主创新的核心引擎。”据介绍,技术中心汇聚了一支由技术权威领衔、涵盖多位博士、硕士等高层次研究人才的精锐研发团队,致力于构建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激发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满足客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和项目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
公司在产学研方面深度协同,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建“武创院长弢高性能表面功能材料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并设立由中国科学院韩布兴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公司创新实力雄厚,已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主导编制10余项行业/团体/地方标准。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武汉市种子独角兽企业等多项荣誉。
此轮融资是新资本助力下的又一关键进展。对此长弢新材料表示:“引入楚道睿科基金的战略投资,是长弢新材料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公司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资金保障。楚道睿科基金的助力,标志着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积淀、丰富的创新成果和明确的资金规划,正加速拓展产能布局、深化技术研发并扩大市场应用版图,向着成为行业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创新企业稳步迈进。”
目前,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在建中,项目一期占地 45 亩,设计产能5万吨,年产值超 20亿元,是实现高性能表面功能涂料制备“柔性线、批量线、灌装线”一体化,具备“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条件的工业4.0智慧工厂。
2024年,长弢新材料入选首批武汉市科技创新瞪羚企业,获市科技创新局“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支持。“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是市科技创新局科技企业培育“四个计划”之一,面向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旨在发掘、培育一批即将进入“快车道”、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通过科技金融、产学研对接,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裂变为高能级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目前,市科创局共遴选了195家瞪羚计划支持企业。
记者: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