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夏天,总少不了与水打交道。一入梅雨季,狂风裹挟着暴雨呼啸而来,如万千银箭穿透江面,激起翻涌的白浪。每年7月至8月都是防汛的关键时期,水文监测如同敏锐的“哨兵”,时刻捕捉水情变化,对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近日,记者走进武汉大水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水云科技”),探寻这颗在涉水领域冉冉升起的科技创新“新星”。大水云科技依托“AI视觉技术+行业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开辟出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新路径,正以硬核科技力量守护江河安澜。
产学研协同攻关破局跨学科技术瓶颈
在水文监测领域,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武大AiFlow视觉测流产品”(以下简称“武大 AiFlow”)是武汉大学与武汉大水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一套适用于河、湖、库、渠,满足高中低水全量程的测流速和测流量的水文仪器装备。产品基于国际首创的虚实水尺融合识别技术和AI视觉多算法融合测流技术,结合专业视觉大模型,实现高精度水位、流速、流量、流场监测,真正做到“所见即所测”,具有全量程、大数据、低成本、实时高效、远程监测、安全智能、人工参与度低等系列优势,适用于水文站提档升级、防汛应急、山洪预警、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生态流量保障、灌区量测水、出入库流量监测、水库溢洪道监测等多种场景。
“武大 AiFlow”从构想到落地,凝聚着科研团队突破技术壁垒的艰辛探索。研发中,团队面临视觉测流算法准确性与鲁棒性提升、复杂环境下数据实时分析等跨学科技术难题。为攻克难关,大水云科技依托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与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学院、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智慧水业研究所等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集中攻关,在算法模型训练、大数据分析、现场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优化迭代,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形态涵盖多种样式,其中便携式、手持式、无人机、车载式等产品形态专为防汛应急打造,具备高效安全、无需人工涉水、快速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等优势,大幅提升了汛期的响应速度和精准监测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校科研力量是公司技术创新与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武汉大学作为大水云科技的股东,其多个院所提供学术研究平台与人才支持,为企业研发注入动力。武汉大水云科技有限公司汇聚近20位来自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领域的教授专家,形成跨学科研发团队。
在产学研合作中,大水云科技创新实施了“共同开发、共同拥有、共同利用”的协同模式,探索出“以产养研”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深化项目合作与人才交流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产业化转化,成功打造出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产品,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25年4月23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赴武汉大学调研,“武大 AiFlow”作为产学研转化的典型成果进行汇报。王忠林书记特别指示:“要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湖北治山理水工作提供强力支撑”,这一指示为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武大AiFlow”落地应用从“传统巡检”到“所见即所测”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小浪底水文站,当无人机掠过波光粼粼的河面,原本需要1~2小时的人工测流作业被压缩至十几分钟——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大水云科技自主研发“武大 AiFlow”的实际应用。这款产品的落地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水文监测效率,更彰显了科技创新在防汛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文测验的工作效率和保障人员安全,我们引入了‘武大AiFlow’,结合大疆机场的智慧巡测方案,通过司空2管理平台规划航线任务,实现了流量的全天候监测。”黄河水利委员会小浪底水文站相关负责人说。无人机根据平台预设的航线自动起飞,在预设的河流测量点悬停,白天利用可见光变焦相机,夜晚利用红外热成像相机,垂直向下正对水面进行录像,采集数据。在采集完成后,自动回传数据至AiFlow平台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对水文的日常监测。

“武大 AiFlow”的落地应用,实现了测流由人工现场作业向无人化、远程化、智能化的转变,显著提高了监测效率、精准度和安全性。“在水文站的日常巡检过程中,有些关键部位工作人员不便到达,现在可用无人机一键到达指定监测地点,完成对涉水设备和测验河段的定期自动巡检。”黄河水利委员会小浪底水文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水环境治理愈发重要。“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们的技术能对河湖生态流量、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大水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通过在线监测和数据回溯,实现污染源追踪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产品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智慧水环境创新应用案例推荐目录》。
如今,“武大 AiFlow”已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珠江流域以及福建、新疆、天津等多个省市的洪涝灾害监测预警、河道流量监测、生态流量监测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日前,大水云科技获得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初创科技企业育苗计划第二轮支持。“这是对公司技术创新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这不仅提升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大水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展望未来,大水云科技将积极拓展基于AI视觉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武大水业模型云平台,推动产品体系向气象监测、安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其他涉水领域延伸。同时,武汉大水云科技有限公司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AI视觉技术+行业大模型”在更多涉水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育苗计划”是武汉市科技创新局面向成立5年以内、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初创科技企业,择优遴选200家具有较强创新性和较高成长性的企业,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压茬进行逐年淘汰、滚动支持,旨在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内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