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科学家精神,树立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范,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将宣传报道一批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充分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助力支点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用“创新劲儿”书写科技工作者的担当——记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翟中生
调试仪器设备
在实验室里,翟中生教授正调试着设备。这个场景,是他二十余载深耕精密光电测量与激光制造领域的缩影。从亦师亦友、与学生并肩赛场创佳绩的引路人,到带领团队攻克“光场调控”技术难题的科研学者,这位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在科研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潜心科研:在“无地图的山”上开辟路径
“搞科研就像攀一座没地图的山,每一步都可能遇到拦路虎。”翟中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翟中生在做科研过程中,遭遇过不少“拦路虎”。在光场调控技术中“透明材料内部多焦点位置和能量分布精准控制”的难题,曾让团队陷入瓶颈。
“那时候,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翟中生回忆道。他带领团队从反馈信号采集入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突破瓶颈。“科研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遇到新问题的过程。我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不能放弃,静下心来,问题总能逐步得到解决。”翟中生说。
2024年,翟中生带领团队凭借“基于光场调控的超快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的项目突出重围,入选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同年,翟中生作为第一完成人,凭借《大气环境下涂层老化和金属腐蚀损伤状态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这项技术已在电力、化工行业广泛应用,年节约维护成本超千万元。
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
“科研不能只躺在论文里,要让它站起来、走出去。”翟中生始终坚持“纵向攻坚+横向落地”的双轨模式。为了让实验室成果真正服务产业,他组织建设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装备智能检测与数字化保障湖北省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武汉市机电产品精密制造及质量检测中试平台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核心是要真正懂企业的需求。”翟中生说,他常常带着团队跑厂区、看生产线,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变成科研的任务清单。近年来,他推动转化的10余件发明专利,为企业带来500余万元经济效益;与武汉中科锐择、北京康斯特10余家企业共建的创新基地,让实验室“成果”变成了生产线上的“利器”。
育人铸魂:做学生科研路上的 “引航灯”
在翟中生的办公室文件柜里,珍藏着学生的作品和获奖证书,这是一位科技工作者将科研理想融入立德树人的生动写照。
翟老师始终将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放在工作首位。坚持“以生为本、立德铸魂”的教学理念,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突破前沿学术问题为目标,带领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积极提高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8年,刚刚担任导师的翟老师面对一群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懵懂新生,坚持每月雷打不动地组织召开班会,耐心而详尽地解答每一位学生对专业的迷茫与疑问。他的实验室里,常常飘散着焊锡特有的焦香。那时,他总会挽起袖口,手持镊子,细致地为学生讲解元器件与焊点原理。灯光下,他袖口不经意蹭到的锡屑微微发亮,一如他眼中对教学始终如一的专注。
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研究
在许多个寒冬深夜,实验室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一对师生。翟老师正陪伴着热爱科研的李沁洋调试光路。示光片上的光斑形状和位置不是期望那样,而他始终没有催促,只是从容地引导着李沁洋梳理原理、排查问题——这已是那一周他为他专门定制的第三次“阶梯式实训”辅导。深夜十一点多,光斑终于稳定、准确地跃动于屏幕上。翟老师会心地对李沁洋说:“搞技术既要有耐心,也要有韧劲。学习和生活都是这样,别怕难,我们一起走。”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关键处为学生点亮方向,在细节中灌注力量。最终,李沁洋发表3篇SCI期刊,获得国家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而那个冬夜的温度,至今仍温暖着他的前行之路。
翟中生鼓励和引领学生创新,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挑战杯” “互联网+”“恩智浦”智能汽车、电子设计“TI杯”等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3项,指导5名学生获省优秀学士毕业论文,2022年获湖北工业大学十佳“师德标兵”称号。
“创新不是逼出来的,是给他们土壤,让种子自己发芽。”担任系主任时,他打造的“质量杯”机器人比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十余年间,惠及近万名学生;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还帮扶多名青年教师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
“我就是个搞‘精密’的人,精准做事,稳定做人,永远保持创新的那股劲儿。”凭借这股劲儿,翟中生在精密光电测量与激光制造领域不断突破,在立德树人的征途上培育出一批批创新人才。未来,翟中生仍将以 “精密”为锚点,在科研征途上坚定前行,谱写属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华章。
记者: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