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面临减排压力与结构性变革的双重挑战。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协作、创新、共享的产业生态网络,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近日,2025年第六届全国炼钢厂长百人论坛暨“科经荟聚”低碳冶金生态圈构建思享会在汉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联合主办,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李文秀,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雷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能超分别致辞。会议由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炼钢连铸公司执行董事张增磊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出席活动并作《钢铁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主题报告。他从背景、挑战与研究布局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钢铁材料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难题。毛院士指出,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既迫在眉睫,又极具挑战性,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从材料设计、工艺革新、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报告数据详实、视野宏大,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双碳”路径规划、废钢高效再利用等热点问题,与毛院士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

此外,聚焦低碳冶金关键技术话题,重庆大学文光华教授以《板坯连铸增速降流—保护渣关键技术》为题,分享了连铸过程中节能减排的前沿工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徐永斌和许海虹则分别就《面向“双碳”未来的“大型、绿色、高效、智慧”电弧炉技术》和《智能化、绿色化铁水脱硫及真空精炼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主题分享,展示了企业在绿色冶金装备与工艺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韧性的战略需求。本次思享会汇聚来自中国金属学会、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钢铁企业的权威专家,不仅为院士、顶尖专家与产业链代表提供了高水平对话平台,更在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聚焦低碳前沿技术、探讨系统解决方案,会议为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前沿思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碳冶金生态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后,与会专家一同参观了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展厅,进一步了解了其在冶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工程实践,体验了企业在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核心力量。


据悉,本次活动是武汉市科协“科经荟聚”创新驱动助力活动的重要内容,2024年来,市科协联合企事业科协、区科协联动打造“科经荟聚”产学研创新服务系列活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的跨界协同,促进前沿科技发展和交叉融合创新,为助力武汉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凝聚科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