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健康科普

这种又软又纤细的身材,可能比纯胖更可怕!有这4个特征就要注意了

发布日期:2025/9/16 14:54:02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
      最近,一种叫“脂包骨”的身材在网络上突然火了。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外面几乎都是脂肪,肌肉含量很少,这被网友戏称为“脂包骨”。
      有人觉得这种身材“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羡慕不已。但事实上,“脂包骨”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一种隐藏风险的畸形审美,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差体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种“脂包骨”身材。
      揭开“脂包骨”身材的真面目:
看似柔弱,内藏风险
      人体的基本结构中,肌肉附着于骨骼上,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系统,而脂肪则包裹在肌肉表面和内脏间隙。
      “脂包骨”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身材苗条、体重偏轻、肌肉量不足,但体脂率却偏高的人群。简单来说,就是本该在骨面占据大量空间的肌肉却几乎“缺席”,让骨骼和皮下脂肪来了个近距离接触。
      从体成分来看,虽然这类人群体重可能正常甚至偏轻,但体脂率常达25%~30% ,甚至超过30%。(健康范围一般为20%~25%),而肌肉量往往不足25%(健康标准应为30%~35%)。
      拥有脂包骨身材的人外表看似纤细,身体成分却不达标,属于“瘦胖子”状态,这就是临床所说的肌肉减少性肥胖。
      亚洲及大洋洲肥胖研究协会(AOASO)制订的《2025亚洲-大洋洲共识》指出:肌肉减少性肥胖是一种临床和功能性病症,其特征是同时存在骨骼肌量和功能下降以及脂肪组织过度堆积。这种双重病症对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它与衰弱加剧、心血管疾病、骨折和更高的死亡率相关。
      常见特征包括:
      ·四肢纤细但松垮,拍拍手臂肌肉像水一样晃荡,没有肌肉线条;
      ·内脏周围容易堆积脂肪,整体苗条却有肚腩;
      ·力气小,体力差,容易疲劳;
      ·体检时肌肉量偏低、基础代谢率低,甚至还有脂肪肝和高脂血症。
      很多人以为只要 BMI 在正常范围内,就代表身体没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体重轻、BMI正常,并不等同于健康。生活中有不少看起来瘦瘦的人,体检时却可能查出脂肪肝、高血脂等问题,同时还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振——所以,光看BMI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
      ·BMI不区分脂肪与肌肉:一个BMI为20的人,可能是健身达人,也可能是“脂包骨”。
      ·体成分才是关键:体脂率、肌肉量、基础代谢率才真正反映健康状况。
      一句话总结:你以为的“瘦”,可能只是脂肪藏得好,但肌肉却悄悄溜走了。
为什么会变成“脂包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脂包骨”的形成是长期生活方式的结果:
      缺乏力量训练:不运动或只做有氧运动,肌肉逐渐流失。
      节食减肥误区:少食或高糖高碳饮食,只追求体重下降,忽略营养均衡及肌肉量的维持。
      久坐不动:办公族和学生党由于久坐学习办公、活动量少、不晒太阳,容易导致缺钙、缺维生素D,并造成基础代谢率下降。
      睡眠不足与高压状态:影响激素分泌,肌肉合成受阻。
“脂包骨”可能比肥胖更危险
      别以为“脂包骨”只是外观问题,它的健康隐患,甚至可能比肥胖更严重。
代谢综合征
      肌肉减少性肥胖常伴有代谢异常,包括以下几点。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减弱,是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常见病理机制。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分泌增多及其他疾病等。特别是腹型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而脂包骨人群肌肉少、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调节能力下降,糖尿病风险上升。
      脂肪肝:脂肪肝,也称脂肪性肝病,是由各种原因,如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代谢应激引起的,以肝细胞脂肪变为基本病理特征的疾病。它可以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特殊类型脂肪肝,其中以非酒精性肝病最常见。患病的人群主要是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以及长期过量饮酒者。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称高血脂或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肌肉减少性肥胖者缺乏肌肉参与代谢,导致体内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容易发生高脂血症。
骨骼与关节问题:瘦不代表轻盈
      ·骨密度下降:缺乏负重训练,骨骼刺激不足,骨质疏松风险上升。
      ·关节稳定性差:肌肉是保护关节的重要屏障,肌肉少容易导致膝盖、腰椎等部位受伤、退变。
其他隐患
      你可能没意识到的“亚健康”状态。
      疲劳感增强:基础代谢率低,能量供应不足,容易感到疲惫。
      免疫力下降:肌肉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肌肉少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情绪波动:运动不足、营养不均衡也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
      “脂包骨”不是一种“优雅的瘦”,而是一种“虚弱的瘦”。
如何改善“脂包骨”?
      好消息是,“脂包骨”并不是不可逆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从“假瘦”蜕变为“真健康”。
      增加力量训练:肌肉才是健康的底气
      ·抗阻训练是关键:哑铃、杠铃、自重训练(如深蹲、俯卧撑)都能有效刺激肌肉生长。
      ·每周至少2次~3次:规律的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肌肉量与基础代谢率。
      ·不要怕“变壮”:很多女性尤其容易担心练出“肌肉块”,但实际上,适度训练只会让线条更紧致。
      小贴士:初学者可以从弹力带训练或徒手动作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合理膳食:吃得对,才能练得好
      ·增加蛋白质摄入:鸡胸肉、豆腐、鸡蛋、牛奶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
      ·控制精制碳水:减少白米饭、甜点等高GI食物,避免脂肪堆积。
      ·补充健康脂肪:如坚果、牛油果、橄榄油,有助于激素平衡与肌肉修复。
      小贴士:每餐都要有蛋白质,别让训练白费。推荐大家使用211饮食法,每餐50%蔬菜,25%鱼肉蛋豆制品,25%主食。拿你的拳头来比对:2拳头大的蔬菜+1拳头大的鱼肉蛋+1拳头大的主食。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动起来,别久坐
      ·每小时起身活动:哪怕只是走动几分钟,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日常活动量:快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保证睡眠质量:肌肉修复与生长在睡眠中进行,睡不好,练也白练。
      小贴士:别熬夜刷剧,你的肌肉在夜里等你修复它。
      “脂包骨”身材提醒我们,健康不只是体重数字,更是身体的组成与功能。与其追求“纸片人”身材,不如打造一个“有肌有力”的身体。毕竟,真正健康的瘦,是能跑能跳、能扛能提的那种,是“有肌有力”的瘦。
      所以,下次你照镜子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真的瘦,还是假瘦?”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就从今天开始,练起来吧!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