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与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优质学术资源下沉校园,9月26日,东西湖区科协联合武汉市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共同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学会专家进校园”科普活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翀受邀走进武汉市金银湖高级中学,为高一年级600余名师生带来题为《AI进行时 解码技术发展 遇见赋能未来》的精彩讲座,用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点燃学生们探索人工智能的热情。
讲座伊始,王翀教授以“智能缘起”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场景与经典案例,带领师生们开启AI认知之旅。通过展示机器狗攀爬泰山的灵活姿态、人工智能机器人登上春晚的精彩片段等图文与视频素材,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元应用,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随后,她围绕“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有何差异”等核心问题展开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打破技术壁垒,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
在追溯“人工智能发展史”环节,王教授从“机器可以思考吗”这一经典命题出发,梳理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图灵测试”的核心原理与历史意义,让师生们了解到人工智能学科诞生的关键节点,感受到科技发展背后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现场学生专注聆听,不时提笔记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系统的认知。
讲座的核心部分,王教授创新性地将AI技术概括为“五种武器”,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技术:“AI能看会认”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比人类视觉与机器视觉的差异,举例说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在安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AI能说会道”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机器翻译等案例,展现AI打破语言沟通障碍的能力;“AI能思会想”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结合当下热门的ChatGPT、文生图工具,讲解AI如何实现内容创造;“AI能跑会跳”的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为例,呈现AI在物理世界的实践能力;“AI能联会协”的群体智能与多智能体系统,阐释AI如何通过协同合作完成复杂任务。丰富的案例与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入领略AI技术的魅力。
讲座最后,王翀教授以“AI赋能,开启科技魔法”为主题,提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生之道”——各智其智,发挥人类与AI的独特优势;智人之智,借助AI弥补人类能力短板;智智与共,实现人类与AI的协同发展;共同进化,在互动中推动人与科技共同进步。这一理念为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科技观,也为讲座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