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一线传真

陕西科协着力举荐表彰科技工作者 让人才优势转为智慧优势

发布日期:2009/7/29 20:47:42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陕西科协着力举荐表彰科技工作者 让人才优势转为智慧优势  2009-7-29 20:47:42“科协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要举荐和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这是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把它用好。”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牟怀岐如是说。
  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陕西省先后有8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1人获得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奖人数居各省市前列。这里面凝结着陕西省科协长期以来在举荐科技人才方面的不懈努力。
  审时度势 以人才举荐表彰工作为抓手
  在被誉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三秦大地上,聚集着近百所高校和约130万的科技人力资源,陕西是名副其实的科技人才大省。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在陕西形成了以机械、国防科技为中心的坚实的产业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英才汇聚于此,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陕西省科协面对挑战和机遇,紧密结合陕西的人才优势,从培养、举荐和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入手,大力加强优秀科技人才举荐表彰工作,以此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2008年12月1日,陕西省科协推荐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盛美萍站在了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领奖台上,成为陕西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盛美萍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得到了陕西省委组织部的重视和肯定,《陕西画报》整版刊登了盛美萍的事迹,在省内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成功“转型” 扩大奖项的影响力
  在积极参与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西北开发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级奖项评奖工作的同时,陕西省科协还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奖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奖项,不少当初的获奖者如今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物。       
    谈到陕西科技人员最看重的奖项,牟怀岐书记第一个提到了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科技人员对这个奖很看重,以前是省科协和省人事厅颁发的部门奖,经过省科协的积极争取,2007年开始成为陕西省政府颁发的科技工作者学术成果奖励。”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的成功“转型”是陕西省科协人才工作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严格评选 提升奖项的公信力
  多年来,陕西省科协坚持通过严格评审,高标准地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等重要奖项的候选人,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评选规范和程序。
  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过程中,候选人要过“两道关”,一是评审委员会,二是评选委员会。所申报的资料首先汇集到“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的类别分类筛选,最后经评审组汇总形成评审意见。之后,评审意见要经过“评选委员会”的二次筛选。评选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科协主席担任,评选工作邀请院士担任评选委员。牟怀岐告诉说:“为保证评审公正,避免拉关系等现象,评审委员会委员每年都会换掉三分之一,这样大约经过3年,就会全部换一遍。”正是这种严格的评选制度,使得评选工作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评出的奖项自然也就有了公信力。
  牵线搭桥 引导科技工作者贡献智慧
  各种举荐表彰活动使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回报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高涨,不少科技工作者希望通过某种途径贡献自己的才智。
  陕西省科协日前联合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单位共同举办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水资源科持续利用研讨会”,邀请专家们建言献策,形成了《关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专家建议》,得到了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为此,陕西省科协被吸收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牟怀岐表示,“陕西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就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广大科技工作者也有这个积极性,愿意贡献才智,这中间,科协就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来源:中国科协)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