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每年的寒假,武汉科技馆总是成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场所。那里有好玩的互动展品,能看日月星辰的天象馆,能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4D动感电影,还有科技小实验、动手做等多彩活动……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有着23年历史的老馆能永葆青春呢?带着这一疑惑,日前记者走进武汉科技馆,采访了武汉科技馆馆长“掌门人”张合友。
展品——互动、互动、再互动
“武汉科技馆于1990年3月18日开馆,已走过了20个春秋。建成时在全国属于五大科技馆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汉科技馆已与大武汉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全国科技馆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已经落后了。”一见面,张合友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到。1988年进入武汉科技馆工作的他,在23年的时间里见证了科技馆的兴衰。
2005年,在市科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投入5000多万元对科技馆进行了改扩建,展厅面积由原来的1600平方米扩展到6400平方米,展品由30余件增加到了300余件。同时,还增加了很多功能,如4D动感电影、天象馆、全市唯一的科普电子屏、全市最长的科普画廊等。科技馆的发展迎来了辉煌的时期,全国科普基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先进科技馆、国家先进科普集体、国家创新团队奖……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诸多荣誉。
“展品是科技馆的生命与灵魂,而观众与展品的互动则是科技馆的活力所在”,采访过程中,张合友向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科技馆共有300多件互动展品,90%可以与观众互动,多个展品均是国内首创:机器人乐队、当时全国首个创新展项——可在360°的圆球体上观看科普电影的“数码球”360°影院、还有中南地区唯一的环幕4D动感电影……同时,为了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在快乐的互动中接受科普教育,科技馆还设置了机器人表演剧场、电磁表演剧场、科普剧表演剧场,定时向观众表演,使观众在愉悦中受到科普知识的教育,玩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技带来的快乐!
未来——给力、给力、再给力
2011年,武汉科技馆还将投资数百万元建成武汉数字科技馆,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领略科技馆的风采。2011年我国将进入月全食的高发期,借此天机,科技馆将购置天文大篷车,将“流动的天文馆”开进学校和社区,让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感受到宇宙太空的神奇。
展望未来科技馆的发展,张合友充满激情地说:市政府已批准将武汉港客运楼改建成科技馆,一个有4万平方米的新馆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对外开放。江滩馆以“通·和谐”为理念,以全面展示现代科技、体现武汉特色为主旨、以“通”为展示主题,以和谐为目地。重点展示内容有:交往通、信息通、物流通、天空通等。第一期工程重点展示汽车与激光。第二期工程在客运港东侧,还将建穹幕、巨幕、4D动感影院。届时,江滩馆将与武汉城市博物馆形成一条亮丽的滨江旅游链,让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双重魅力。
“再未来,我们还设想在汉阳和武昌再建一个科技馆,让广大市民就近参观科技馆。”最后,张合友兴奋地说:“未来科技馆的发展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那就是绝对的给力!”
武汉科技馆馆长张合友,曾荣获市青少年教育先进工作者、市科技馆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