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武汉市科协2013年度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考评成绩居全国第五

发布日期:2013/11/19 15:57:04      来源:市科协调宣部      作者:scywtjhldcj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11月7日至8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2013年度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考核评审会。经专家综合评审,武汉市科协获得全国第五名、全国第二批试点第二名的好成绩。

考核组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齐让,决咨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决咨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宋南平,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罗晖等10位专家组成。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卢光发,副主席郑华及调宣部负责人参加考评会。

市科协副主席郑华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决策咨询形式、条件保障和工作成效等方面系统汇报了武汉市科技思想库建设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对武汉市的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武汉市科技思想库建设紧密结合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了区域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了突出的武汉城市特色。

2013年,武汉市科协在中国科协、湖北省科协的指导和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武汉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为宗旨,依托湖北武汉院士专家活动服务中心,发挥武汉市科教优势和学会的作用,集成“武汉智库联盟”的力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强化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的总体设计,进一步明晰2012-2015年工作框架、运作机制和路线图,设定合理的时间表,完善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实践,遵循科协工作宗旨,在服务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构筑科协工作新的支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

(一)调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武汉市科协党组高度重视科技思想库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调整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武科协[2013]45号),市科协各职能部门、各直属单位参与项目实施。强化举措,举全科协之力建设科技思想库,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大力支持;大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力争实现共建共享。

(二)组建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

制定了《关于成立武汉市科技思想库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成果提炼专家组的通知》,组建跨学科、具有综合科技咨询能力的团队,聘请了两院院士罗俊、叶朝辉、马伟明、李建成等28名思想敏锐、熟悉政策背景、决策咨询经验丰富的院士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科技思想库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决策咨询专家。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供政策支撑

大力加强机制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如:《2012—2015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调研课题管理办法》、《武汉市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管理办法》、《武汉市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武汉市科协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管理办法》等,确保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实施。

(四)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工作经费 

1.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

积极向市委汇报了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市委常委会明确指示“积极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分管副市长邢早忠分别听取了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并明确表示支持科协发挥作用,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工作。

2.市财政经费支持大幅增长

继2012年市财政安排经费50万元之后,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以保障试点工作正常运行。支持基层科协开展工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市属学会、高校科协和基层科协,由市科协从建设试点专项经费中给予奖励。

二、大力整合资源,分层稳步推进

全方位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科技团体的人才智力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紧紧依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分层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具有科技团体特征、富有武汉地方特色、响应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中国科协、省科协在厦门、贵阳、重庆、恩施等地举办的各类相关业务培训和工作会议,学习科技思想库的先进理论和方法。

(一)组织院士专家开展决策咨询活动

依托武汉院士中心和“两型”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在汉的 56 名两院院士优势,今年组织了四次大型的院士咨询活动,即中国科协海外人才战略专项调研咨询活动,中国工程院智能城市建设项目咨询会议,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徐匡迪院士、院长周济院士率队来汉调研活动,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等高端决策咨询活动,让院士专家直接与省、市领导面对面,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建议,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武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关于武汉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的咨询建议》等,这些真知灼见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迅速得以吸收采纳。

(二)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思想库调研课题研究

依托在汉高校、市属学会、企业科协,围绕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思想库调研课题研究。在众多个征集课题中优选10个课题进行公开立项,通过评审立项、开题、推进会、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严格程序,最终形成了《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办法研究》、《武汉科技发展水平评估及政策绩效研究》、《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建议》、《引入与融合:国际机构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机制研究》、《心理健康在幸福武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研究》、《社会网络视野下科技社团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关于“STCC碳系生态修复技术”运用在武汉市湖泊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武汉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提升“幸福武汉”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及实施途径研究》等10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这些课题涉及经济、科技、公共交通、社会管理、能源、环保、科普、农业等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领域。根据课题书要求,已收到课题单位提交的14篇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三)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评选活动

依托学会、基层科协、企事业单位科协,突出科协特色,紧紧围绕科技发展与应用中的有关问题,面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评选活动。经过评选,形成了《如何处理好科技创新中“新”与“稳”的关系之建议》、《“变”中求进:重点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关于以原汉阳铁厂为重点建设工作文化长廊的建议》、《关于治理和生态修复武汉湖泊河流污染的建议》、《关于在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中加强向企业倾斜的建议》、《明确政策目标,强化政策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建设“科技武汉”》、《关于加强和改进武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关于武汉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的咨询建议》、《抓住机遇,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携手共进,推动武汉文明城市建设》等21篇有价值的优秀决策咨询建议。

(四)开展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会在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提升学会决策咨询能力,打造决策咨询品牌,促进学会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加强学会与学会、学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我们专门制定了《武汉市科协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管理办法》,定期遴选资助部分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成果提炼活动,鼓励学会发挥自身学科专长和优势,结合重要学术会议及专题论坛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学术交流成果进行提炼,将其转化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建议。

我会推荐的《关于加速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荣获了2013年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评选三等奖。

(五)开展科协工作理论研究

依托市科协机关及各区科协,开展科协工作理论研究,结合科协工作实践,从理论高度总结和提升科协工作规律、工作经验。印发了《武汉市科协关于做好2013年调研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科协系统开展了一次大调研活动,要求各区科协、机关各部室、各直属事业单位每年要提交1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并将此作为提拔考核各部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区科协与机关各部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目标的重要标准。凡被《科协论坛》、《长江日报》、《武汉宣传》、《大众科技报》采用或得到区级、市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调研报告,将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经过评选,形成了《武汉市科协学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关于积极推进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之思考》、《市科协赴澳新科技交流考察团考察报告》、《“微”时代下科协工作的几点思考》、《科普示范社区模型标准的理论探讨》、《农村科普工作现状调查》、《关于东西湖区农业大队科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黄陂区科普示范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等15篇优秀调研报告。

(六)举办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侨联等相关单位,定期举办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畅通党政部门与科技工作者之间沟通联系的渠道。2013年4月,我会联合团市委组织召开了“科技青年与复兴大武汉——2013年武汉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领导直接聆听科技工作者意见和建议;邀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解读政策,与科技人员面对面交流。会后,及时收集整理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并向市领导报送。

(七)全面履行调查站点职责

1.保质保量报送站点信息

截止目前,已报送《科协系统“两委”建言献策的困境值得关注》、《关于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难问题的建议》、《海外高层次人才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亟待重视》、《关于武汉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的咨询建议》等5篇信息。其中《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值得关注》被《湖北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要报》2013年第3期刊用。

2.开展2013年武汉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配合中国科协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开展了2013年武汉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追加样本1000份,及时准确掌握我市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科研环境、职业发展、生活状况、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真实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问卷的科学统计分析,编写了《2013年武汉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含数据报告和分析报告),呈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加入智库联盟并彰显科协特色 

加强与市政府参事室等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与合作,推动与武汉智库联盟单位的共建共享。为积极推进武汉市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2013年5月,武汉市科协与市政府参事室、中南财大、中国地大、市社科院、市委党校等10家单位正式成立“武汉智库联盟”。汇聚产、学、研、政和新闻媒体等各方智慧,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平台共建、项目共担、成果共享、信息共享,联合调研,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建立智库之间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联盟合作中,紧紧围绕“科”和“人”做文章,彰显科协科技思想库特色,以特色鲜明、积极作为、作风踏实、成效突出而独树一帜。

(九)发挥人大、政协“两委”作用

积极探索整合科协系统“两委”资源,构建完善有效地议政献策机制的途径,组建课题组,对武汉市属区科协进行了深入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出进一步改善“两委”履职的对策及其措施,探索构建科协系统完善有效的议政献策机制。为发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的协同作用,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积极提炼成果,服务决策咨询

(一)汇编5册科技思想库建设优秀成果

在分层推进的基础上,逐步将优秀调研课题成果、科技工作者建议、决策咨询成果等汇编成册,汇编成《2013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优秀决策咨询成果选编》、《2013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优秀调研报告选编》、《2013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选编》、《2013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文件汇编》、《2013年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武汉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等5项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供决策者、决策咨询工作者参阅,进一步提升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影响力。

(二)7篇建议得到市领导批示

决策咨询成果数量和质量较去年有大幅度提升,以专报形式及时向中国科协、湖北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报送《关于武汉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的咨询建议》、《关于加强武汉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干成事——关于加强和改进武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等决策咨询建议20篇。

目前已有《“变”中求进:重点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顺势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建议》、《关于以原汉阳铁厂为重点建设工业文化长廊的建议》、《关于治理和生态修复武汉湖泊河流污染的建议》、《关于在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中加强向企业倾斜的建议》、《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武汉市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明确政策目标,强化政策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建设“科技武汉”》、《加大高端人才集聚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等7篇决策咨询建议分别获得了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常务副市长贾耀斌、副市长邢早忠、副市长刘立勇等市领导的批示与肯定。其中《“变”中求进:重点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顺势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建议》已得到落实,武汉市财政、民政从市、区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武民政〔2013〕85号);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等7类社会组织,可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武民办〔2013〕25号)。

(三)2个品牌专刊影响逐步扩大

积极办好《院士专家建议》和《科技工作者建议》等科技思想库品牌专刊,积极提炼成果。目前已编辑《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书面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书面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如何处理好科技创新中“新”与“稳”的关系之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关于武汉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的咨询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余贻鑫、李国杰、吴澄、宁津生、李建成》等4期《院士专家建议》;编辑《科技工作者建议》21期,均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加大试点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在市科协网站及《武汉科技报》等媒体宣传报道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优秀成果和专家,彰显了市科协科技思想库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编写了第2本《武汉市清洁生产白皮书》

结合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和需求,联合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高校,每两年组织编写《武汉市清洁生产白皮书》,展现武汉市循环经济建设的成果,介绍2011-2012年以来武汉市已实施的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清洁生产在我市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在全社会引起重视,进一步推进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是继我会2011年首次在全国编写清洁生产白皮书之后的又一直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寻求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武汉特色

(一)突出院士中心作用

充分发挥武汉院士咨询服务中心作用,提供高端决策咨询,直接服务市委、市政府。积极借助武汉院士咨询服务中心这一高端智力平台,充分集成院士们的集体智慧,为武汉发展提供高规格、多领域的战略决策咨询服务,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学会全体动员

武汉市科协有90多家市属学会,部分学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已彰显出学术品牌效应。在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的实践中,将学会作为科技思想库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学会在开展决策咨询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专门设立学术交流资助专项,激发学会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科协全员参与

武汉市科协将调研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市各级科协、学会中广泛开展关于科协、社团工作规律、特点、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将科技思想库建设作为市科协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全市科协目标考核管理,并逐步在区科协和各直属单位推行。

(四)加强横向联合

突出科协特色,与武汉智库联盟单位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尝试建立市科协与市政府参事室等党政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增强联合互动,共同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配合中国科协和湖北省科协决策咨询工作平台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开发专家库、成果库,以此作为突破口,搭建实施平台,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远程合作和资源共享。今年,结合学会年检,对市属97个学会进行了全覆盖式的梳理分析。专家库对在汉院士以及武汉地区学会中的科技人才的信息、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了系统采集,成果库汇集了相关学术成果、科技项目信息资源等,为科协团体、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动态信息、参与决策咨询提供了初步的共享平台。

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

尝试探索科技思想库建设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正与相关高校合作,期望通过探索,逐步建立科技思想库建设项目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思想库服务党和政府决策需要的科学性和影响力,优化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成效。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