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简报

[2011年第3期]发挥科协优势 开创“智力扶贫”之路

发布日期:2011/3/23 16:56:27      来源:市科协组人部 责编 潘菁伶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10年,市科协党组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深入开展“三深入、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在与黄陂区徐冲村、河畈村开展小康建设、结对共建过程中,发挥科协科普工作职能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不仅予人以鱼,更注重授人以渔,不断提高该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造血”功能,探索出一条“智力扶贫”的路子,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
    一、决策建立在调研基础上
    2010年2月4日,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卢光发带领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军、吴之凌,及市科协与市邮政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黄陂区长轩岭街徐冲村进行调研走访,并与徐冲村两委会的同志们进行了座谈,共商今年的帮扶计划,谋划该村的发展大计,探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垃圾收集分运、饮用水改造等问题。其后,副主席杨军带领工作组又数次实地考察,与两委会干部讨论形成共识,提出了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生活卫生环境的同时,着力提高村民科学素质的目标,确定了今年小康工作计划及建设项目。
    二、帮扶着力在“智力扶贫”上
    扶贫先要“扶智”。市科协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和特点,采用“组合拳”开展“智力扶贫”,一是设立“科邮奖学金”,对家中考取重点高中、大学的家庭赠发奖学金,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做合格人才。二是将徐冲村作为武汉市农村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示范村,在该村各自然村湾主要路(段)口修建科普宣传橱窗8个,让村民与科技宣传设施实现“近距离”。并免费赠送每周发行的《武汉科技报》和市科协印制的“百万市民学科学系列科普挂图”,在各橱窗张贴供村民阅读。三是建立科普(综合)活动(阅览)室,为村民添置书柜、桌椅,新购农业技术、科普图书、基础工具书、学生学习辅导书、中外文学名著等实用书籍2000余册,并动员市科协干部职工捐书300余册,丰富图书室内容。四是把城乡居民喜爱的科普大篷车开到村里,车上能亲手体验的20多件声、光、电科普展品,深深吸引了村里的大人、孩子,工作人员讲解其中蕴含的科技知识,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学到了知识。五是邀请农、林、水产技术专家为村民讲授养殖技术课,并进行跟踪服务,开展技术指导等,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让农民尝到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甜头。六是组织村里的孩子到科技馆参观游览,并送成绩优异的孩子参加赴台科普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项目落实在农民得实惠上
    要使农村小康建设和结对共建工作得到农民朋友响应及支持,首要是让他们通过小康建设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市科协一是拨专款支持徐冲村、河畈村改造饮用水,对“五保户”和特困户给予经费补贴,使家家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二是坚持春节佳节来临前,党组一班人分别带队到“五保户”、特困户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送上慰问金、大米和食用油等过年物资,使大家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由市小康工作队副队长杨军带队,联合汉口医院王争艳工作室的专家,到姚家集镇河畈村,开展健康生活科普宣传和现场义诊活动。王争艳医生带领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周丽娜、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蔡志芳、心血管内科主任兰为群、神经内科主任肖玉娴、内分泌科主任胡淑芳、肾内科主任沈皓等,使缺医少药的乡村享受到医疗专家上门看病、咨询的服务,大受农民朋友的称赞。四是配合新农村建设计划,投资修建公共厕所,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五是针对两个村均无集体经济收入的问题,市科协拨专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徐冲村新建精养鱼塘、在河畈村合资建设绿色生态养鸡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安排专款扶持建设农田水利、稻场设施等,为村里的农村生产和增收创造了条件。
    目前,徐冲村、河畈村的生产生活面貌都发生了大变化,2010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300元、5400元,徐冲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5万元;在2010年的高考中,又有两名学生分别被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录取。村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小康工作队的支持下,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正沿着脱贫奔小康之路前进。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