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普与社区群众思想实际及社会热点相结合。坚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针对辖区少数居民迷信、落后、愚昧现象,在社区开展了“弘扬科学、破除迷信”科普活动。发放科普小报、举办科普报告会、播放电影,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二是科普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科普进社区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社区群众精神生活的变化。组织辖区居民科普文艺创作,科普征文活动。利用休闲娱乐场所开展科普活动,组织观看科普音像作品、科普文艺演出、科普书画展活动。
三是科普与社区绿化、美化相结合。科普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这一重要任务。开展绿化家庭创评活动,鼓励辖区居民绿化美化家庭,请“绿色家庭”代表教居民怎样栽花、怎样制作盆景,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睦。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周末义务劳动,清理垃圾,整理小区楼道。人居环境的变化深刻反映了步入小康社会进程中人们“求美”的要求,反映社区文明程度提高。
四是科普与社区卫生相结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自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医院多的优势,聘请离退休专家为辖区居民开展了大量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咨询、义诊等活动,辖区医院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形成制度,社区举办的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科学健身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求健康”的要求,使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成为社区居民的主流。
五是科普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相结合。为了加强社区科普惠民工作,组织社区进行科普调研。通过组织辖区居民座谈会,充分了解辖区居民对科普的取向。结合居民的需求在社区中组织开展家电使用与维护演示、饮食健康讲座、百家宴比赛、“我有一双灵巧手”手工制作展览,收到良好的效果。
(来源:武昌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