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日食与天象自然灾害的关系

发布日期:2009/6/20 21:23:03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09年7月22日,中国还将发生一次更为壮观的日全食,届时,中国的拉萨、成都、重庆、杭州、南京等40多个城市都能观赏到这次日全食。与2008年的全食相比,此次全食发生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也更长,将达到5分多钟。天文专家表示,日食天象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天象,但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却是比较难得的。除了这两次日全食天象外, 2010年1月15日还将发生日环食,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公 众可一睹环食风采。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天象再次上演,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和澳门等地公众可欣赏。
    由于日全食带更窄,就某一固定地点来说,两次发生日全食的时间间隔一般在300年左右,所以更为罕见,人的一生难得一遇。
    但是,奇异天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壮观景色,还有自然灾害的历史纪录。历史资料表明,1922-1998年日食经过中国的年份共13个,其中,月亮赤纬角最小年份的1941年和1997年中国发生了严重旱灾,其余11年都发生了大涝灾。1822-1998年,有31年无月食,无月食年的潮汐强度相对较弱,中国都发生了强度不等的旱涝灾害。强潮汐和旱涝同时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7-2010年的“中国日食年”,是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
    2008年中国南方的严重冰雪冻灾和四川汶川8级大震验证了上述预测,强潮汐预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灾害历史记录
    根据于红、吕素琴、范垂仁的研究,在近百年( 1897-1998年)资料中,无月食现象每隔7、11年交替出现。出现一次间隔11年的无月食年必定相继出现间隔7年的无月食年,同样如出现相隔7年的无月食年,继而必定出现相隔11年的无月食年,两者合计相隔均为18年,与日食的沙罗周期相同。在无月食年里发生的洪水,日食就成为主导因素,因而沙罗周期与洪水的相应关系更为密切。以长江为例,1951年为无月食年,长江发生了大洪水,继后18年的1969,1987年亦为无月食年,都出现了大水; 1962年为无月食年,长江发大水,18年后的1980、1998年亦为无月食年,也都发生了大水。采用沙罗周期定性预测洪水,其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日月食周期的相似程度。我们已经证明潮汐有11、22年周期。无月食年的11年周期提供了新的证据。
    1922-1998年间,无月食年同时日食又经过中国的年份有1966、1980、1987年三年。1966年5月20日日环食经过中国,澜沧江、金沙江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东江上游和北江大水,福建霞浦风暴潮灾,40个村被毁,死127人,伤811人。全国有250个县受涝灾。1980 年2月16日日全食经过中国,长江三峡区间、嘉陵江、清江、汉江和澧水先后大水,长江中游干流连续出现6次洪水,黄河7月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淮河干流中上游和珠江支流北江先后出 现较大洪水,广东雷州半岛风暴潮灾,伤亡700余人。全国有914个县受涝灾。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经过中国,长江上游干流、汉江中上游、皖河及淮河中游先后出现较大洪水,浙、闽沿海台风暴雨成灾,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涝灾。全国有868个县受涝灾。这三年水灾较重,台风暴雨或风暴潮严重,受灾县较多。
    09年大灾概率很高
    2009、2016年是下两个无月食年。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中国发生严重旱灾的可能性大;2009年日食经过中国,中国发生严重涝灾的可能性大。
    据有关专家统计,美国1900-1962年有67个测站的逐日降水平均值与月球相位变化有关,1891-1969年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发生的2000多个热带风暴多数发生在月球的朔望日,其中以朔日最多。任振球认为潮汐共振激发气象灾害。张鸿材认为四川盆地夏季降水过程与同年6-8月份日月食现象有关。汪宝山等人利用日月食资料建立伏旱天气预报模式。赵佩章,林振山,赵文桐研究了我国500年来大旱大涝与日食的关系。
    根据郭增建的地气耦合理论,潮汐在中国大陆大时,中国大陆突起就高,放出的热气就多,中国大陆降水量就大。没有月食的干扰,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经过中国,正值中国汛期,根据理论和实践,2009年大洪水、台风暴雨和风暴潮的发生几率较大。200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先旱后涝也是中国厄尔尼诺事件的一般规律。人为温室效应无法解释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不是旱涝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来源:互联网)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