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磨山之上,祝融观星

发布日期:2009/7/9 9:26:46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武汉天文景观可不能遗漏了东湖磨山景区的祝融观星雕像!”日前,根据天文爱好者提供的线索,记者拾级而上,在磨山顶部楚天台的背后找到了静静伫立于丛林中的祝融观星雕像。对于即将来武汉观看日全食的天文爱好者们而言,登磨山观祝融像,赏景与爬山运动两不耽误。祝融是何人?根据雕像前的石碑文字介绍,文献和出土楚简帛都确认他是楚族远祖(1988年在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上有这样的记载:“楚人的祖先是老童、祝融”,记者注,下同),最早活动于河南新郑一带,他原为传说中掌管火种的神,后世尊之为火神。史书记载,祝融的职责有三项:一是观象授时(类似于现今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职能。每当整点时,收音机里发出的“嘟、嘟.”报时声,便来自授时系统);二是点火烧荒;三是守燎祭天。他还掌管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等。   
    这座巍然屹立的祝融观星雕像建于1992年7月,生铁铸成,高5.5米,重6.5吨,下方基座高1.5米,雕像座下是9级圆形台阶,象征着“九重天”。   
    经过人工塑造后的祝融,面向东方,双目远瞻似正在观星,其向上擎举的左手持有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图纹“斗”字,右手则持有商代甲骨,上书“东方曰析;南方曰粦”,意指“东方的太阳渐渐清晰,南方的月亮渐渐落下”,均表现祝融观星的一面。与此同时,祝融须、眉、双腿和胯下均是熊熊火焰,表现他“火神”的另一面。此外,祝融双腿半蹲脚踩日、月的姿势,则是参考湖北荆门出土的“大武辟兵”铜戈上的图案。再看祝融的背面,与头髻巧妙地构成一只展翅高翔的大凤。从整体上而言,有着肌肉隆起的两臂,异常发达的胸肌,祝融完全被后人塑造成了一幅剽悍的“超级神人”模样。  
    据天文发烧友、省天文学会原科普专家欧阳天晶女士介绍,中国古代关于祝融的神话传说很多,但实际上,“祝融”并非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地位崇高的职务。可以认为,“祝融”代表了古代天文学家的形象,而像这样的古天文学家的雕像,在我国目前还极少见到。

    链接   
    祝融传说    
    古代神话传说中,祝融为楚人先祖,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也有说法称祝融是“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另一说法是,祝融原叫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姓“祝融氏”。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mǐ)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
                                                      (来源:荆楚网)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