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探月揭秘 为何此次发射不在深夜?
如错过本周将延至明年
据了解,“嫦娥一号”将于10月24日下午6时5分发射。为防止遇到恶劣气候等不利因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准备了两个预备发射日期:10月25日、10月26日。记者了解到,西昌为半山地型气候,天气复杂多变,多雷暴雨。而这样的天气是不利于卫星发射的。
“如果把这三天发射时间都错过了,那只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发射‘嫦娥一号’。”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
为何此次发射不在深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先后发射了数十颗卫星。以前几乎每次发射都在晚上八九时甚至深夜。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介绍说,“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定在24日下午6时05分。与以前相比,这是一次“特例”。这主要是为了让卫星能更好地进入轨道。由于以前经常发射通讯卫星,选择在深夜发射便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由于此次发射的是绕月卫星,选择下午6时许发射,便于嫦娥一号卫星找到奔月窗口。
为什么在西昌发射?
我国目前拥有酒泉、太原、西昌3个航天发射场,执行绕月探测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为什么将发射场地选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系统专家日前向记者披露了其中原因。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介绍,嫦娥一号卫星是目前我国所发射的卫星中到达地最远的一颗,对火箭的推力以及姿态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选用大推力火箭先将它送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
专家们经过对长征系列火箭严格的可行性分析,最终选定了“长征”火箭家族中运载能力较强、发射成功率最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来承担这次发射。在我国的3个航天发射场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等大推力火箭的能力。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一重任。
西昌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四面环山,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成昆铁路经过这里,青山机场能起降各种大型飞机,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射各类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理想场所。经过37年的建设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具备使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型号火箭,发射高、中、低各种轨道、多射向各类航天器的能力。
需要什么气象条件?
“发射火箭、卫星,对气象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3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准备已经全部就绪,只待老天帮忙。”
从事航天发射气象预报20多年的郭学文,为记者详细列举了“嫦娥”飞天必须具备的几个气象条件:
第一,没有强降水。在整个发射期间,也就是在4—8个小时内,不能有超过1毫米即小雨以上的降水。
第二,无雷暴或闪电。长征三号系列火箭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地面或高空中的一点儿火花,都可能将其引爆甚至炸毁整个场区,因而从加注燃料到火箭发射的时段内,场区周围30公里内不能有任何雷电活动。
第三,地面风不能大于14米/秒,也就是必须低于5级。如果风速过大,对火箭的发射和飞行姿态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增加火箭控制的难度。
“至于气温、能见度等,对‘嫦娥’飞天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郭学文说。
10月份是发射“黄金季节”
嫦娥一号卫星为何选择在10月底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天文学方面的考虑外,气象条件也是重要因素,因为10月份是西昌发射卫星的“黄金季节”。
西昌地区海拔高、纬度低、落区人口稀少,是发射卫星的理想地理位置,然而气象条件却是我国几个卫星发射中心中最复杂的。据郭学文介绍,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麓,又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起伏地带,西南方为孟加拉湾海域,影响场区天气的气象系统纷繁复杂。不仅如此,场区还处于我国三大强雷暴区之一的西南雷区边缘,雷雨对流天气多,对发射任务影响极大。
“但进入10月份以后,影响发射场区气象的不利因素逐步减少,气象条件趋于稳定。”郭学文说。
来源:南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