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节能环保

“绿色优等生”的成功之道

发布日期:2010/8/17 10:26:05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年来,国内对发展绿色经济(也有低碳经济等说法)的热情逐渐走高,这一方面是受国际大趋势的影响,另外也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特别是已经在这方面有较多探索的欧洲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点绿成金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利用环保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它如何能点“绿”成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秘诀”。
    成绩单
    德国以环保为重大契机,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获取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向世人展示了点“绿”成金的奇迹。不妨来看看德国交出的成绩单:
    环保产业发展惊人。1994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333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2%,从业人员17.1万,占总就业人口的0.48%,产值年增长率为10.3%(当年GDP增长率为3.8%)。2007年,其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达180多万,占就业总人数的1/20,其产值也约占工业产值的1/20,仅2005年至2007年其产值就增加了27%。环保产业已成为德国经济中的重要行业。
    根据德国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报告,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等成为德第一大产业。
    环境技术先进。根据德国环境部委托的一份研究报告,其在风电装机容量、太阳能产量、发电设备的科技、包装回收和雨水再利用的比例以及家电的能源使用效率上,全都领先世界。其中太阳能产量占世界的一半。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于2010年底达到总耗电量的14%,未来目标是于2020年达27%,2030年达45%。在环保方面的专利份额德国最高,目前占全世界环保专利的20%以上。
    成功之道
    各国都盼望能点“绿”成金,但大多难言顺利。德国何以成功?择其要点,大致有四:
    1、立法先行
    德国高度重视通过立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当今世界上最完善的、由8000多部法律构成的环境法律体系。1971年,德国颁布第一个《国家环境计划》,提出了环保领域的三大原则——污染者付费、预防性和合作原则。1972年,修改《基本法》,将废物处理、清洁空气、噪音消除等领域的管理收归联邦政府。自此,德国不断加大环境立法强度。1994年,德国新修改的《基本法》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德国宪法原则之一。2002年,修改后的《核能法》规定逐步放弃使用核能,震惊世界。
    2、运用经济手段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政策力度大,效果明显。从1999年起,德国开始征收“生态税”:汽油每升征税6芬尼(1芬尼相当于0.05元人民币),重油每升4芬尼,天然气每立方米0.32芬尼,电每度2芬尼。税率以后还将逐步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则不征税,以加强其竞争地位。德国政府扶持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例如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提供补贴。目前政府对风电的补贴达到每度8.5欧分,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额更高达每度48欧分,并且政府保障所有新能源发电随时入网。与此同时,又采取相应的政策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鼓励科技创新。以光伏发电为例,政府在2004年、2008年两次对新能源法做了改进,规定和加大了入网电价逐年递减的幅度,也就是说,强迫光伏行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进而使可再生能源成本在可预见的未来接近甚至低于化石能源。
    德国的这一新能源政策执行七年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从过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快速增加到14%。这一过程中,德国的新能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3、全民动员
    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德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蓝色天使”标志(如上图)制度就是典型。
    1971年,国家环境计划倡议对消费品实行绿色标志计划。1978年,“蓝色天使”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标志诞生。至2008年6月,已制定出80个产品组标准文件,有950个厂商获“蓝色天使”认证。“蓝色天使”认证产品和服务目前已超过1万个,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早、最严格、最成功的绿色标志制度。
    德国环境管理协会的发展则是另一个例证。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环境管理协会于1984年成立,目标是提高企业、地方政府、公众和机构对预防性环保和把握可持续经济发展机遇的意识。目前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此外,对在环保技术开发取得突破的德国企业,政府还大力奖励。
    4、国内外联动
    上述三大措施是德国“苦练内功”之举。但德国国内市场毕竟容量有限,无法支撑德国环保产业的大发展,“走出去”成为德国环保产业的不二选择。开展环境外交是德国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主要途径,核心目标是在国际上大力宣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各国对环境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为此,德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将环境议题列入国际政治议程。冷战后许多重要的国际环境谈判都是由欧盟推动的,比如气候变化、生物安全、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的谈判,追根溯源,背后的推动者其实是德国。
    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ODA),打入其市场。
    三,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导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6年以来,联合国系统最重要的多边环境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掌门人一直是德国人。
    不难看出,德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路和战略十分清晰,在世界对环保技术的需求大增的今天,德国占据领先地位水到渠成,自然财源滚滚。
    点评
    中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环保和节能减排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虽然国情与德国有很大不同,但德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英国——低碳先导
    成绩单
    英国一直引领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英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风能资源约占欧洲的40%;潮汐能和波浪能资源也很丰富。总体上,其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的开发利用和光伏材料研发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2006年10月,英国委托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领导编写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代价堪比一场世界大战,呼吁全球向低碳转型。
    2008年11月,英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就此立法的国家。
    2009年7月,英国发布了《低碳转型计划》及三个配套文件,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政策的国家,其做法对中国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成功之道
    英国宣布,到2050年将彻底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届时,碳排放量将比1990年消减80%。它不仅要通过低碳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而且要在支持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上成为先导。为此,英国明确了从2010年到2020年的低碳转型路线图:2020年,碳排放要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33%;此后的计划将于今年制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并为主要政府部门分配碳预算,使其制定相应计划;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到2020年,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源于可再生能源;建筑低碳化,投资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九万户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并让使用或生产清洁能源的企业获得补偿;交通低碳化,到2020年使新生产汽车的碳排放标准在欧盟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支持电动汽车发展。另外,英国着重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特别关注低收入人群。
    1、动员国家力量
    低碳经济发展初期,不能完全交由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战略,英国全面动员国家力量。2008年,英国专门成立了法定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及“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等机构,为低碳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实施主体,政府为此制定标准以规范企业行为,用价格政策推动企业转型,用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参与低碳。英国充分认识到公众是低碳建设的重要主体,制定了与居民住房和日常消费等相关的需求拉动型政策,例如:一所较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房,每年不仅可获奖励超过800英镑,还可在能源账单上节省140英镑;从2011年开始,英国将停止销售非节能灯泡;2016年,所有新建房屋必须达到零碳排放;到2020年底每个家庭都要安装智能仪表。
    2、用环境优化增长
    在英国,低碳目标主要在以下方面促进经济发展:首先通过政府预算加大投资,促进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力争到2020年创造12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其次,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英国将建设四座大规模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工程,规定所有新建火电厂至少须有25%的产能安装该设施,否则就必须关闭;第三,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利,目前伦敦已成为全球碳交易中心。
    3、以综合手段推动
    第一,制定强制性的法规标准,明确各行业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2008年通过《气候变化法案》;二是从2008-2022年制定碳预算,并纳入国家预算;三是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所占比例,如要求电力行业供应商自2003年开始须有3%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此后逐年提高;四是制定了相关标准,通过严格监督执行“欧盟建筑能耗标准体系”,2006年全英新建房屋的能耗较2002年下降了40%,此外,英国还在提出了“可持续家庭标准”概念,涉及能耗和用水两个指标。
    第二,制定激励性经济政策,开征气候变化税,实施政策性补贴。从2001年起,英国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税率按电当量计算,征收对象为除住宅用户以外的所有能源用户,迄今已减排600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政府又采取了一些税收减免,如与签订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若完成规定的减排目标,可减免80%的气候变化税。此外,英国还将机动车消费税直接与碳排放挂钩。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英国非常重视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政府每年都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说明形成低碳生活型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同时,政府还建立起众多的教育项目,面向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使他们对减碳有深入了解。
    点评
    与英国不同,中国不仅要低碳,而且要低硫、低氮、低COD等。根据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样不能一蹴而就,应有一个长期战略,并分阶段进行。
    北京——绿色实践
    2009年12月,北京公布了2012年的“绿色北京行动计划”,首次将北京定位为2020年初步建成“绿色现代化世界(级)城市”。该行动计划可概括为三个体系: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就是高端产业、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绿色消费体系包括绿色政务、绿色商务、绿色生活;生态环境体系在碳排放方面,是保证未来几年大幅减少单位GDP的能耗,在能源结构方面是保证煤炭所占比重下降(北京现在是34%,到2012年要降到25%,成为全国最低)。行动计划有16个可定量、可评估的指标,搞了九大工程。
    我们可以看一下“绿色北京”的成果。北京现在的林木绿化率是52%,相当于东京水平,到2012年还会进一步达到54%。五环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首都绿化带,这是相当了不起的。1998年以来,北京140家污染企业搬迁、停产、转产,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砖厂全部关闭,这直接导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迅速下降。这些行动让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大大增加。
    绿色发展有待技术突破
    中国国情不一样,人多地少资源不很富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怎样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人的观念要变化,就是要低碳消费,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说新能源的利用,如果汽车不是完全用化石能源,而是使用氢动力这种新的技术,碳排放就会减少;新能源当中的生物质能源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化石能源消耗的问题。有了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就会大大前进一步,离绿色中国梦想的实现就会更近一步。
    名词解释
    绿色经济
    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的保护。
    循环经济
    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它的目标是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所以它必须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一种经济,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低碳经济
    指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重点,一是能源的效率要提高,二是新能源的开发,特别是要减少对化石能源,即高碳的消耗。
    辨析
    三个概念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及相应的技术体系;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该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它们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但三者也有区别,因为它们针对的对象不同。绿色经济是相对于人类历史上危害自然生态的所谓“黄色”农业革命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黑色”工业革命而言的;循环经济是相对于经济系统当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而言的;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的能耗来说的。
    总体而言,三者虽针对的对象不同,但是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来源: 文汇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