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民生息息相关,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百姓生活。汉阳区‘科协人’立足实际,在抓好科普工作的同时,围绕全区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采访一开始,汉阳区科协李作桥主席迫不及待地对记者说道。
善抓科普特点 从“被科普”到“要科普”
目前科普领域也广泛存在着“被科普”的情况,一些科普活动不考虑科普对象的需求,公众往往只有被动接受的份。而汉阳区则在科普宣传活动方面另有一套心得。他们通过多年的科普工作发现,社区居民非常渴望科学知识,但希望派送到自己家门口,且更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区科协以此为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9年,围绕居民群众的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等内容,创办了《汉阳科普》季刊手册;定制了移动式宣传展牌,配置多媒体设备和器材,发挥科普宣传车的作用,把科普知识、科普电影送到居民身边。今年上半年,围绕低碳生活建设,汉阳区科协先后在钟家村、王家湾、七里一村等社区开展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居民已经从被动的“被科普”地位转变成主动的“要科普”状态。
“2008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长根同志,还参加了我们区举办的科普示范户表彰晚会呢!”李作桥颇为自豪地说。
走出去请进来 架设科技经济双赢桥梁
为进一步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近几年来,汉阳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真心与科技工作者交朋友,使院士、专家们积极对汉阳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出谋献策。
汉阳的地铁4号线修建,就是通过汉阳区的院士、专家向人大提出建议,被市人大、市政府采纳,使得地铁线延伸到汉阳,为汉阳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另外,汉阳区科协还不断开拓“金桥工程”的领域和范围,通过各种形式把科技人员组织到生产第一线,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取得较好成效。2009年,汉阳区科协组织科技人员为企业技术攻关,苏泊尔研制出了“红点”技术,使得该企业技术领先,增大了税收,创造了利润。
同时,汉阳区还发挥学会、协会作用,近两年为企业进行设备调剂和改造项目金额200万元,帮助36家企业建立了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41家企业使用防伪标识59.7万枚,还帮助企业修订各项标准115个,为企业保驾护航起到了很好的促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