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大小,而在于它被公众掌握的程度。为此,我们在科普宣传工作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公众的科普需求开展各类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形成了武昌科普品牌。”武昌区科协主席罗平时在科普日活动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为让大众掌握更多知识,罗平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热情。在“科普惠民──十百千万”活动中,武昌区科协举办了10场大型专家学者科普巡回报告会,放映了100场科普电影,征集了1000名志愿者,组织了10000户家庭,为的就是贴近百姓,推进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该区还实行了科普文化广场活动轮办制,每年,由区科协指导协调,组织大型科普文化广场活动。同时武昌区还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5所,两年来,全区中小学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华师一附中的刘砦和芦幸同学的小发明‘仿生机器鱼’作为我省唯一参赛项目赴美参加第57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得优秀奖。”罗平说道。
武昌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全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区。武昌区科协充分结合这个优势牵线搭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攻关,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推动了地区科技资源为武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还要继续向先进城区学习,努力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谈到今后的工作方向时,罗平谦虚地说。
(来源:武汉科技报 夏菲娅 通讯员 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