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阳春三月,蔡甸大地到处充满生机。蔡甸区科协“三万”活动工作组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三个月的下乡之行。
“带着对农民朋友的真情厚意,带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我们启程了!”
这次蔡甸区科协组织的“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成员是:副主席张明、陈刚,科技咨询中心副主任吴建华。3月11日,全区动员培训大会上午刚开过,下午区科协就及时召开党组会和全体机关人员会议,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区“三万”活动会议精神,讨论研究区科协“三万”活动工作方案,选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认真做好下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临行前区科协主席陈祖国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下乡的同志们一定要明确身上肩负的重任,一定要牢记组织的重托,一定要完成下乡的任务。下乡的三位同志也纷纷表示,决不辜负组织的希望,一定要住下来,沉下去,带着真情和希望进村入户,也一定会带着喜悦和收获凯旋归来。
“带着科技富民的知识,带着春天播种的希望,我们来了!”
区科协工作组此行的螺丝岗村是奓山街一个比较大的村,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466户,1525人,劳动力896个,耕地面积2230亩,山林面积567亩,养殖水面890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对国家粮食贡献在当时的奓山地区独占鳌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里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湾湾通了水泥路,大多数家庭住上了小洋楼,村里办了医务室、文化室、健身场所,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火红起来,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8506元。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机沟水渠年久失修,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农民整田播种困难重重。3月14日,蔡甸区科协一来到村里,就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同志们开会商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10多天来入农户、到田间、进企业,走访村组干部,拜访老党员,在群众中寻找螺丝岗村发展大计。群众纷纷提要求,献良策,使大家感到了群众的力量,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为民办事的决心,我们行动起来!”
几个月前,张明同志还是奓山街工委副书记,由于工作需要,年初调到区科协任职,走马上任没几天,他就和科协的同事们一起来到这个村,送去了5万元的科普惠农资金,并走访了四组贫困户涂仰贵,送去了500元的春节慰问费。这次下乡感触大不一样,过去下乡是“三多三少”,即到村委会多,到田间地头少;到干部家中多,到群众家里少;找专业大户多,访贫困农户少。过去下乡是领导,现在下乡当学生,家家都要去,户户要访到。通过10多天的走访座谈,蔡甸区科协摸清了村级经济状况和农民所想所思所盼的真实情况,最要紧的是赶快疏通好村机站的渠道,让农民整田用上水,不要耽误农时季节。现在方案已经制订,行动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