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凝聚智慧 服务中心城市建设 集成资源 打造科协工作品牌

发布日期:2014/11/25 15:36:33      来源:市科协调宣部      作者:scywtjhldcj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 武汉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经历了2012年的迷惑、2013年的奋起,2014年,在中国科协、湖北省科协的悉心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找准了方法,以武汉市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自我激励,强力推进,取得了新的进步。在近三年实践中,武汉市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武汉科教大市的优势,围绕健全决策咨询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有效服务决策咨询需求、加强决策咨询能力建设、搭建决策咨询平台、打造决策咨询品牌、扩大决策咨询工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初步建成了一个科技特点突出、科协特色鲜明、资源共建共享、有一定社会影响、决策部门日渐认同的思想库系统。

一、组织结构完善,经费保障有力

主要体现为“三个一”:一是有一个结构合理、运转正常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二是有一个层次较高、代表广泛、热心参与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成果提炼专家组;三是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及较为稳定的资金保障。2014年,在财政资金比较紧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了300万元专项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以保障试点工作正常运行。

二、以学会为重点,分层分步实施

全方位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科技团体的人才智力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紧紧依靠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学会为重点,分层分步推进实施,着力构建具有科技团体特征、富有武汉地方特色、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中国科协、省科协举办的各类相关业务培训和工作会议,加强同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科技思想库建设的先进理论和方法。

(一)发挥院士中心在重大项目决策咨询中的领军作用

“办大事,找院士”,这是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的口头禅。依托武汉院士中心和“两型”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是武汉市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的一大特色。今年,应市委、市政府的需求及要求,共组织了5次大型的院士咨询活动,即:《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院士专家咨询会、《武汉市加快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院士专家咨询会、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建设院士行暨院士专家咨询会、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3-2049)院士专家咨询会、第三届中德智能城市建设研讨会暨武汉智能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咨询会,为武汉重大决策把脉、支招。

(二)组织实施以学会、高校为主力的调研课题研究

依托在汉高校、市属学会、企业科协,围绕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思想库调研课题研究。我们遵循这样一个程序:调研走访——专家论证——课题发布——立项评审——公示——开题报告——中期评估——结题验收。为克服确立课题的盲目性、无效性,我们先后走访了市委、市政府研究室、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市政府参事室、中科院武汉分院、市社科院、长江科学院等单位,还利用“三八”、中秋等节日,走访慰问女科技工作者和海归高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问需于领导,问计于专家。邀请相关专家,专门召开选题工作座谈会,确定了23个选题方向公开招标。在众多征集课题中优选14个课题(比去年多4个)进行公开立项,最终形成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研究》、《武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等14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这些课题涉及经济、科技、物流、社会管理、能源、环保、科普、农业等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领域。根据课题书要求,已收到课题单位提交的28篇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今年,我们还进行了2个合作与委托课题研究,分别是:《科协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东湖高新区人才创新资源集聚研究》;开展了2项专题调查,分别是:《武汉市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生存状况调查》、《武汉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

(三)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评选

依托学会、基层科协、企事业单位科协,突出科协特色,紧紧围绕科技发展与应用中的有关问题,面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评选活动。经过评选,形成了《关于湖北汉江中下游城市水源水质及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关于提高武汉市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扬尘污染控制的建议》等48篇有价值的优秀决策咨询建议。

(四)面向科协工作者开展科协工作理论研究

去年,武汉市科协在市科协机关及13个区科协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开展了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希望结合科协工作实践,从理论高度总结和提升科协工作规律、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希望在科协工作者中培育开展工作理论研究的意识,虽然痛苦,抗拒、畏惧兼而有之,但初步出了一批成果,我们也大张旗鼓,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成果发布和表彰,总体来说,反应客观、积极。今年,我们继续印发了《武汉市科协关于做好2014年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科协、机关各部室、各直属事业单位每年要提交1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并将此作为提拔考核各部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区科协与机关各部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目标的重要标准。今年这项工作则顺利了许多,基本上形成了调研——讨论——论证——按时提交的良性态势,调研成为工作必须,理论探讨成为工作时尚。今年的科协理论研究成果质量相比去年有了较大提升,科协干部们普遍反映对自身素质提高、对工作设计考量都有相当的益处。

(五)在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发出科技界的声音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准备在年内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科协积极作为,跻身全市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之列,认真履行职责,代表科技工作者发声。在文件出台过程中,市科协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深入全市各区、重点学会、企事业单位,赴外省市开展调研,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在相关会议上,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将科协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科技体制改革大局之中,将科技工作者建议直接变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落实到全市中心工作之中。比如:逐步探索将科技奖励、职称评定、验收评审等职能下放给行业学会或其他第三方科技社团和组织承担;建立导向明确的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建立科技成果科普化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引导和支持电视台、电台、网络、手机、报刊等加大科学普及和科技宣传力度,传播创新理念,宣传创新案例,报道创新动态,普及创新知识等等,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等。

(六)以点带面,开展科技思想库子库建设

为进一步发挥学会、高校和科技工作者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基层科协组织在思想库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科技思想库子库建设试点,得到市属学会、企事业单位、区科协的积极响应。通过征集、评审,我们确定了一批科技人才资源集中、决策咨询意识强、水平高、在武汉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作为武汉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的子库,构建上下联动、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动态发展的思想库建设整体格局。这些单位包括:武汉大学科协、武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武汉市创新研究会、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洪山区科协。

(七)以我为主,积极推进智库联盟的交流与共享 

2013年5月,武汉市科协与市政府参事室、中南财大、中国地大、市社科院、市委党校等10家单位正式成立“武汉智库联盟”。汇聚产、学、研、政和新闻媒体等各方智慧,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平台共建、项目共担、成果共享、信息共享,联合调研,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建立智库之间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联盟合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科”字和“人”字做文章、下功夫,彰显科协科技思想库特色,以特色鲜明、积极作为、作风踏实、成效突出而独树一帜。

智库联盟成立以来,除了召开一、两次扩盟仪式,联盟各单位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今年,我们积极筹划,主动作为,邀请联盟单位召开座谈会,将武汉市科协思想库建设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听取其他联盟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共建共享的建议,得到其他联盟单位的积极响应。

在智库联盟体系中,我们放开视野,着重引智,实现共享。高校的专家、企业界的精英、政府卸任的官员、其他思想库的著名研究者作为科技思想库大可使用的人才资源,不求为我所有,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联合调研等方式真正为我所用。疏通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交流的渠道,通过人才能力和影响力发挥思想库的政策影响力。今年,湖北产学研促进会提出《关于在我市开展建设工程非强制监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监理行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课题已提请包括武汉市科协在内的单位开展合作,共同研究。

(八)借力发力,发挥人大、政协“两委”作用

去年我们进行了探索整合科协系统“两委”资源,构建完善有效的议政献策机制的途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出进一步改善“两委”履职的对策及其措施,探索构建科协系统完善有效的议政献策机制。今年,我们积极落实去年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对议案、提案落实检查机制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课题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建议,在“两会”期间,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提交。此举既受到科技界人大代表、科协界政协委员的欢迎,又让我们的决策咨询成果运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今年,我们向人大、政协提交的《提升湖泊水功能,打造世界江湖之都》、《加强工程设计行业的方案设计实力,提高城市建设艺术水平,推进工程设计之都建设的建议》等12件议提案,件件有回复,有些已落实完成,有些正处于落实过程中。

(九)夯实基础,支持帮助调查站点全面履行职责

我们拥有武钢、汉阳区、江岸区、工科院等11个调查站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对这些地区、单位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帮助、支持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中科协、省科协交办的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已报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令人担忧》、《应关注中小学生专利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建议和意见》等30余篇信息。其中《学术会议中印制论文集需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科技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等被中国科协《站点信息》刊用。  

三、成果量多质高,多项进入决策程序

(一)汇编10册科技思想库建设优秀成果

在分层推进的基础上,逐步将优秀调研课题成果、科技工作者建议、决策咨询成果等汇编成册,汇编成《优秀决策咨询成果汇编》(上下册)、《优秀调研报告选编》、《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选编》、《武汉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科协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武汉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与对策研究》等10册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供决策者、决策咨询工作者参阅,进一步提升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影响力。

(二)决策咨询成果进入市级顶层决策程序

决策咨询成果数量、质量都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以专报形式及时向中国科协、湖北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报送《聚焦开头难:尽快打响攻坚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专报》、《推行土地三位一体模式,助推武汉城市升级》等决策咨询建议48篇(去年同期21篇)。

目前已有《借鉴泛珠三角科技合作经验,加快中四角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关于组建武汉新港物流集团,打造长江航运中心“棋眼”的建议》等16篇(去年同期7篇)决策咨询建议分别获得了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唐良智、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常务副市长贾耀斌、市委常委冯记春、副市长刘立勇、秦军、张光清等市领导的批示23次(去年同期9次)。其中《聚焦“开头难”:尽快打响攻坚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建言》先后获市长唐良智、常务副市长贾耀斌批示,目前已得到实际转化和落实,市政府专题召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作研究会,从组织修订《武汉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修编《武汉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6—2020)》等五方面推进建议的落实;《构建科技金融“多方联动平台”,跳出科技型企业“资金死亡谷”》的决咨建议被市政协副主席石大鸿批示,并指示相关部门纳入市政协三号建议案的办理之中。 

(三)两个品牌专刊影响进一步扩大

继续办好《院士专家建议》和《科技工作者建议》两个科技思想库品牌专刊,积极提炼成果。目前已编辑《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院士专家咨询会书面意见》等《院士专家建议》15期(去年同期4期);编辑《科技工作者建议》12期(与去年持平),均报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四)宣传有广度,有深度,思想库影响力逐步拓展

加大试点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在市主流媒体《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长江网、市科协门户网站、《武汉科技报》等媒体宣传报道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优秀成果和专家,彰显了市科协科技思想库的良好社会形象。在汉院士音像资料采集、宣传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拍摄完成并播出一期。课题研究成果《变中求进:重点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顺势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建议》被中国科协《调研动态》刊用,2013年武汉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部分成果和数据被《长江日报》刊登。今年委托课题《科协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被《2014创新武汉报告》刊用。

(五)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活动取得新突破

2013年,我们制定了《武汉市科协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管理办法》,定期遴选资助部分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成果提炼活动,鼓励学会发挥自身学科专长和优势,结合重要学术会议及专题论坛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学术交流成果进行提炼,将其转化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建议。由于宣传不到位、科技工作者不习惯自然科学人文化等原因,去年我们仅仅资助了一项学术交流成果。今年,恰逢武汉两年一度的科学年会,我们通过学会秘书长会、年会工作部署会、赴学会调研等契机,宣传《学术交流成果提炼专项资助管理办法》,指导学会工作人员将学术交流成果加以提炼,形成决策咨询意见,得到一些学会的积极响应,学术交流结束后,踊跃提交提炼出的决策咨询建议,通过专家评审,确定对4个学会的5项学术交流成果进行专项资助。

(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数据收集整理初现成效

集中力量,重点开发专家库、成果库,以此作为突破口,搭建实施平台,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远程合作和资源共享。今年对市属97个学会进行了全覆盖式的梳理分析。专家库对在汉院士以及武汉地区学会中的科技人才的信息、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了系统采集,成果库汇集了相关学术成果、科技项目信息资源等,为科协团体、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动态信息、参与决策咨询提供了初步的共享平台。

我们在市科协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科技思想库”专栏,所有科技思想库建设过程中的信息,能公开的全部上网。专栏中包含“工作动态与通知”、“调研课题”、“ 科技工作者建议”、“调研报告”等专题,将工作动态及时发布,工作成果分门别类汇集,既是宣传,又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还可以达到成果共享之目的。

四、在继承中创新,打造科协新品牌

科协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在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时,如何通过面向政府决策者的决策咨询来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是科技思想库建设的永恒主题和绝对核心。

经过三年实践,决策咨询工作已经以升级版的姿态,成为武汉科协的一个新的品牌工作,表现在:市领导提到科协,必然提到有大事,找院士,一些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和课题咨询论证,都是政府委托,由科协协调、组织院士、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我会主动开展的课题研究,形成专报,领导批示,实际运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股推进力量,科技工作者的价值由此得到体现;开展科协理论研究,力图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能动地推动了科协自身事业的发展和科协人的提升,功莫大焉!通过科技思想库试点建设,决策咨询工作作为一个充实了新的内涵的科协工作品牌,呈现出以下特色:

第一,“科”字突出。

集成院士智慧,充分发挥武汉院士咨询服务中心作用,为武汉发展提供高规格、多领域的战略决策咨询服务,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集成学会力量,将学会作为科技思想库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学会在开展决策咨询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激发学会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成科协能量,将调研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市各级科协、学会中广泛开展关于科协、科技社团工作规律、特点、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政策法律支持

第二,地位超脱。

独立性和客观性是科技思想库“科学性”的集中表现。既充分发挥体制内身份的阶段性优势,也不放松对研究独立性与客观性的追求。科协科技思想库以置身利益之外的服务赢得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在建设科技思想库过程中,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更大的范围、更开阔的视野中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会和专家,围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讨,将学术思想、观点转化为超部门、超行业利益,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长远利益的政策建议,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科技工作者来自不同部门、行业、所有制,有来自高校的学者,也有来自学会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来自社科院、党校、市委研究机构的同志,他们参与的决策咨询活动跨部门、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因而能够真正站在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立场上来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第三,视野广阔。

科技思想库用全方位视野和战略定位,建立与其他智库交流合作的机制。突出科协特色,与武汉智库联盟其他单位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尝试建立市科协与市政府参事室等党政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增强联合互动,共同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围绕“科”字这个核心研究领域,将关注领域拓展到全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推动政策法律环境的优化。今年研究课题涉及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物流业竞争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管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显示出科技人员广阔的视野。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