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本报讯(记者 邓婉君 摄影 肖凯 刘炼)
11月2日-3日,第18届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三国工程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先进制造”这一主题,从“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中的低碳和节能减排”、“服务型制造”等四个议题展开交流,掀起了“头脑风暴”,并为“武汉制造2025”献计献策。
》》议题1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仍面临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中国的研发费用占到整体收入比例只有1%,二是缺乏核心及关键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中国制造业还面临新的挑战,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但是挑战是与机遇共存的。
国务院今年5月正式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研究对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的趋势可以概括为高科技制造、数字智能制造,绿色或可持续制造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先进制造技术等。
》》议题2
服务型制造

下村芳树 日本东京首都大学系统设计系教授
当今社会基于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现代经济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作为以大规模制造技术为基石的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在2000年提出了可持续社会发展的问题,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来创造更多价值,对于所有的工业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概念,就是服务。
制造自动化对于中小企业压力较大,但意义重大,提供相关服务,引入低成本机器人,十分重要。
》》议题3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会议期间,三国专家热议“智能制造是否会取代人工”,李培根表示,“要慎提机器换人”。他说,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就业可能会有一些挑战,但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智能制造,都不能忽略人的作用,尤其是高素养的产业工人的作用,“缺乏高素养的产业工人,是很难成为制造强国的”。
“武汉制造业基础比较好,汽车、机床、钢铁等产业发达,科教优势也非常明显,对制造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李培根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汉光电子制造业、3D打印等新兴制造发展也比较快,今后如何发挥好工业方面的基础优势,并将科教优势和工业基础更紧密结合起来,是重要任务。
》》议题4
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中的低碳和节能减排

安南成 韩国能源技术评估和规划研究所前所长
环境的变迁和财富的不均匀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我的建议是通过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应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遇到的众多挑战。如何提高资源的生产率?
分布式的生产、网络的3D打印技术,将会为制造业当中的脱碳起到重要作用。从传统的经济模式到平台经济的转换,将会是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大的宏观的趋势,因为它能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使得制造业能够实现其接近需求和接近创新的目标。
数字化也是未来在制造也当中的一个关键点,它使得我们的竞争形态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要求每个国家在其教育系统等各个层面进行彻底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