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开展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区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来,以此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创建活动中,他们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抓起点,搞好“三个建设”,竭力奠定科普工作基础。一是搞好科普网络建设。全区现建立区属学会协会32个、街乡镇和企业科协21家、农技协185家、村(社区)科普站和科普惠农服务站300多个,在全区真正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科普工作网络,做到创建活动有人管,科普工作有人抓。二是搞好科普队伍建设。全区现建有专家科普服务团、科普工作队、科技小分队,这些科普队伍的人员涵盖了全区工业、农业、卫生、教育等各条战线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农村乡土人才。三是搞好科普阵地建设。在创建活动中他们十分注重阵地建设,为开展科普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现在,区级办有农函大、农广校、科普学校、科技馆、科普画廊,街乡镇、村、社区建有科普站、科普栏、科普图书室,各级各部门都办有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全区建有各类科普活动场所26个,基地35个。
二、抓热点,打好“三个战役”,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他们紧紧依靠全区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突出重点,花大气力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三大科普战役”,每年动员和组织各社会力量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特别是每年九月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他们采取城乡联动,全社会参与,在城关设置主会场,各街乡镇设置分会场,开展科普活动项目10多个,发放科普资料上万份,咨询人数上千人,参与群众2万多人次。做到了科普活动经常化、社会化和科学化。
三、抓亮点,打造“三个品牌”,着力形成本地科普特色。一是办好区农函大。他们以区农函大为阵地,聘用兼职教师26人,常年开展科普培训,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近万人,区农函大还被评为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先进单位。二是办好科普流动画廊。他们组织全区20多个部门和企业参与,投资4万多元制作了68块展板,并根据各个参展单位的实际,不断更新展板内容,在全区进行巡回展出,形成了流动画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三是办好科普电教晚会。他们购置和制作了简捷、便利的投影和电教音响设备及科普宣传车,到乡村,进社区,入校园,常年开展科普宣传,仅2010年就举办电教晚会18场,人数达1.3万多人次。
四、抓重点,突出“四种人群”,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创建活动中,他们认真抓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种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分别以区农业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和区委组织部为牵头责任单位,以各街乡镇、村(社区)为基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各类科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经过各种培训,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6872人,其中:党政机关人才111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281人、专业技术人才9700人、高技能人才2012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9760人。在全区现有各类人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才4300人,占人才总量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