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院士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要有批判性思维

发布日期:2016/12/22 14:18:06      来源:南湖新闻网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12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教授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第34期“南湖学术论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号楼5楼会议室带来题为“我的科教人生”的讲座,为在场师生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经历与感悟。

图为:舒红兵院士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

    12月17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主办,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34期南湖学术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号楼5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教授以“我的科教人生”为题,为在场师生讲述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感悟。


艰苦求学 成就自我
   “我出生于重庆偏远的农村,9岁丧母,在简陋的乡村小学和‘带帽’初中度过了最初的求学生涯……”。舒红兵教授以时间为主线,详细讲述了自己的从小学到博士期间求学经历和切身体会。
    在考研报名前一天被告知取消其推免资格,舒红兵描述其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就读硕士仅半年后,导师被派往国外,舒红兵笑称自己成了“孤儿”,可是吃“百家饭”更拓宽了他的知识面;借钱买了飞机票,怀揣20美金舒红兵来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当研究助理,要努力工作多久才能挣回飞机票成了他最真实的压力和动力;博士期间无意听到国外导师对中国学生的评价“中国学生勤奋、努力,但是都没想法、不会问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会问问题,这一份动力使得有想法的舒红兵仅用两年十个月的时间获得英国Emory大学博士学位。

辗转工作 专注科研
    “我这辈子最不明智的选择,就是没有听从导师DavidV. Goeddel的意见,多读两年博士后”。迫于成长环境的艰苦和家庭经济条件的约束,舒红兵选择随实验室大流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在美国一家生物研究很杰出的公司工作不久后,他发现公司的工作多是完成上司布置下的任务,“没有自由、没有创新”。
    于是一年后,舒红兵到美国犹太医学研究所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继续自己的科研生涯。至1999年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杰出青年,2005年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潜心育才遍布桃李
    “Do not fire them, fire them up!”这是舒红兵博士期间导师的教学理念,“你可能不聪明,但你不能不努力,不能不坚持。”舒红兵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他认为对于不同学生应该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机会,这也致使他实验室有不少“捡来的学生”。
    对于自己的学生,舒红兵提倡“生活上随意,学术上严谨”:科研上,他强调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在研究中求异创新,“没有结果不好的实验,没有对照、对结果不认真分析的实验才是失败的实验”;生活上,舒红兵与学生们是很好的朋友,经常一同出游,甚至是实验室的“牵线月老”,成就了实验室内部不少对情侣,“这能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
    最后,舒红兵谈到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自己退休后能写一本《我的学生们》,将自己和每一位学生的故事写进去,表达自己对学生们的欣赏、感动和感激。“那一定是本畅销的书!”他笑谈到。

    人物简介:舒红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兰州大学生物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美国Emory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专业分别获得学士(1987)、硕士(1990)和博士(1995)学位。曾任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联合免疫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8-2005),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0-2004)。自2005年起,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2013年9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