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串起大汉口地区、运行近5个月的“江城科普快车”已成荆楚大地靓丽名片——4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带队的中国科协调研组一行,来到湖北、武汉调研考察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情况,首站选择武汉科技报社,专题调研有关“江城科普快车”建设情况。

调研会由省科协副巡视员王东风主持。市科协副主席陈光勇致简短的欢迎辞后,武汉科技报社社长、总编辑陈海涛首先介绍报社发展建设及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情况后,重点向武向平院士一行介绍了“江城科普快车”项目。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武汉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资源整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鼓励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多方联合共建共享的模式,拓宽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和方法,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对“江城科普快车”项目表示赞许的同时,指出“江城科普快车”是开展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五类人群,细化科普内容尤其是科普视频方面的建设,根据不同受众策划科普主题、尊重公众选择,为公众提供更加精良、精准的科普服务。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信息化为核心,推进传统科普工作的转型升级。

武向平院士提问了解了“江城科普快车”的发车列次,更新频率,受众互动等情况。他说,要扩大科普资源,建立利用好专家咨询平台,争取让市民能通过“江城科普快车”与专家即时互动。武院士表示,“江城科普快车”是创新科普手段的新事物,这次中国科协调研组来湖北,首站选择到武汉科技报就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反映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省市科协领导亦对“江城科普快车”项目提出要求,认为该项目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迈出踏实的第一步阶段,希望中国科协能够对项目给予更大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