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2—14日,全区遭遇近十年来特大暴雨,降雨量最高达357毫米(径河街),最低达227毫米(慈惠街),全区平均降雨量245毫米,造成全区农作物不同程度的渍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为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东西湖区科协组织区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农业110)技术专家,分蔬菜、林果、水产养殖、畜牧、医卫等五个组,直接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就渍涝灾害后如何做好主要农作物生产,进一步加强夏季田间管理,给予及时、细致的现场科技服务,足迹遍及全区24个农业大队,惠及农户236户。同时,区“农业110”技术专家提出了抗灾保增收的建议和措施,现刊发,以指导基层科技工作者、广大农户开展生产自救。
少晴多雨作物受挫抓紧做好田间管理
近日,我省出现少晴多雨的天气,给作物生长带来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在:
1、棉花营养枝多、赘芽多、节间拉长、蕾花脱落、下部叶片发黄;
2、水稻晒不了田,无效分蘖增多,杂草恶长;
3、黄豆疯长,不现蕾、不开花;
4、花生疯长,开花少;
5、玉米棒子秃尖较严重;
6、大部分的在园蔬菜,落花落果以及病害严重;
面对恶劣的气候,建议农民朋友们尽早采取以下 措施:
1、开好三沟,清沟排渍,确保农田不渍水;
2、由于雨水多,根部缺氧吸收营养受阻,所以要利用晴好天气,通过叶片补充营养,叶面肥施“肥老大”酸性高硼、好省心锌、钙、硅以及保花保果的高丰素;
3、科学合理使用控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802等;
4、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整枝打叉;
5、结合叶面肥的使用配合杀菌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区农业110技术顾问 张原)
渍涝灾害后恢复蔬菜生产的七条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抢收成熟蔬菜,对在地的瓜类、茄果类、豇豆等及时清理,采摘上市,尽量降低经济损失;
二是对淹没时间短的蔬菜进行洗苗、清淤,对倒伏的菜苗进行清洗扶正,摘去死烂枝叶,增强叶片的光合效能。同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松土,防治积水时间太长导致沤根和土传病害的发生;
三是加强在地蔬菜的培肥管理,采用根部施肥结合根外追肥的办法,使菜苗尽快恢复生长;
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药剂。蔬菜作物被水淹后很容易发病,要求普施1—2次广普性杀菌剂。瓜类、茄果类蔬菜被淹后易导致疫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扩散。用杜邦克露、甲呋酰胺、烯酰吗啉、霜脲氰等杀灭性强的药剂600~800防治疫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涝后要抢晴喷药,如遇高温曝晒天气,应在早十时前、下午4时后灌水和喷药,以减轻危害;
五是在渍水退去后对已受损地块及时疏通排水沟,迅速排除田间积水,修补完善排灌设施,对被淹地进行清理耕翻,利用7-8月的高温天气深翻炕土,做好换季改种准备;
六是及时补种和改种其他蔬菜作物。被洪水危害绝收的土地,要尽早改种及时补种秋豇豆、秋黄瓜、芹菜、秋莴笋、秋瓢白、水白菜、萝卜、大白菜、早秋甘蓝、花菜等品种,力争把涝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七是提倡使用遮阳网育苗技术、喷灌技术和防虫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