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春风吹拂大别山麓,麻城市福田河镇福白菊种植基地来了一群农民模样的人,他们时而询问当地的农民,时而弯下腰去查看田间的菊苗,时而用手捧弄地里的泥土,这就是由武汉市科协常委、蔡甸区科协主席麻俊带队的蔡甸区奓山街群建村赴福田河镇学习考察福白菊种植的一行农民,也是蔡甸区科协开展“三万”活动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蔡甸区科协积极响应省、市、区委的号召,派出了以副调研员刘建平为组长的“三万”活动工作组,驻扎到了群建村,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组深入干部群众之中,走访到农舍田间,访民意,问民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这个地处丘陵滨湖150多户、600多人的小山村,有耕地1200亩,山林1000亩,其中大量土地还是传统的种植模式,产量低,效益差。一些农民弃田抛荒出门到外地打工,不少土地没有复种。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心急如焚,毫无对策。工作组通过摸底调查,与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苦苦寻思致富之路,大家结合本地山坡岗地多、水源条件好、气候环境优、劳动力充足的实际情况,认为种植白菊花发展花茶饮料比较适宜。工作组与村组干部一起到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打听到麻城市福田河镇为全国福白菊之乡,盛产白菊花,菊花产品畅销神洲。
区科协充分发挥网络健全,人才荟萃的优势,主动向省科协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省科协及时与麻城市科协联系,麻城市科协给予帮助,安排接待人员,选定考察的地点、品种,准备技术资料,布置考察的线路行程,于是出现了前面的精彩一幕。
随即,区科协制订了详细的考察方案。10日清早,学习考察的近20人直接驱车前往麻城,受到了麻城市科协和福田河镇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随后参观福田河镇福白菊博物馆和福白菊种植示范基地,听取当地干部和技术人员的介绍。通过一天的学习考察,参加考察的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受到了启发,学到了技术。回来后,又重新制定引种种植计划,不到3天已有10多个农户纷纷率先报名种植,近期抓紧整地购苗,预计4月份栽种福白菊,先期进行试种,逐步推广扩大种植规模和效果,并做好菊花茶及系列产品的市场调查和成品加工,为群众寻求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