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科普人员能力素质,增强科普人员服务武汉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1月8日,2019年武汉市科普人员能力提升班在江夏举行。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各区科协主席、科普工作分管领导及有关负责人、相关单位代表等近50人参加学习培训。
上午,组织参观了武昌区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江夏区扬子江“百遗工匠”中国传统文化科普馆和蜂之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小蜜峰科普体验馆,并进行现场交流。
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成立于2012年11月,近年来,该社区结合居民特点,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念,逐步形成了独具百瑞景社区特色的科普工作品牌与示范引领,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湖北省和谐社区建设五星示范社区”、武汉市五星级科普特色社区等荣誉。
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园将文化与美食结合起来,根据二十四节气将风俗习惯与食物结合,让参观游客既学到了科普知识,也可明白食物与节气的关系,让游客学习文化,享受美食。
蜂之巢蜜蜂探索馆建设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中国养蜂学会、武汉小蜜蜂公司和原台湾自然博物馆馆长安奎博士及台湾名新科技大学共同联手打造世界级蜜蜂博物馆。展区分为蜂蜜无限畅饮区、蜂蜜真假辨别区、养蜂人多媒体体验区、真蜜蜂体验区、蜜蜂3D体验区等。
下午,召开2019年武汉市科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交流会,由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彭竹春主持。会议传达了2019全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精神,相关单位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江夏区科协副主席刘文林以《三箭齐发 务实谋新 打造江夏区科普高质量发展之翼》为题作科普工作交流发言,他表示,强化“四个保障”,让科普工作机制建起来;强化“四个平台”,让科普服务渠道宽起来;打造“四个特色”,让江夏科普品牌亮起来。
江岸区育才小学教育主任张莉以《创新科普教育 迈向美好未来》为题作科普特色学校交流发言,她表示,构建课程文化,加强科普教育;完善管理制度,重视科普教育;打造活动空间,推进科普教育。
武昌区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书记王涯玲以《科普瑞景 智慧生活》为题作科普特色社区交流发言,她说百瑞景社区作为独具科普品牌特色的社区,具有科普组织网络化、科普阵地多元化、科普资源共享化、科普载体多样化、科普活动常态化的特点。
新洲区武汉海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宣传部长刘翔以《武汉市科普助推行动计划科普特色基地工作汇报》为题作特色产业科普基地交流发言,他介绍了基地主要工作亮点:突出科学管理,服务乡村振兴;利用科普优势,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就业,助力精准扶贫。
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彭竹春回顾了今年以来全市重点科普工作:一是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办职责;二是主题科普活动富有成效;三是培育打造科普服务品牌;四是持续推动科普项目落地见效;五是不断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年底前的重点工作,希望大家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紧贴加快推进“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紧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目标,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郑华指出,全市科普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科普能力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科普品牌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充分肯定了各区科协2019年科普品牌工作;科普阵地得到拓展;科普信息化不断创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科普规划有缺失;管理制度有薄弱环节;科普宣传力度不够;科普元素不够鲜明;科普工作影响力有待加强,既要做好大众化科普,也要根据不同人群展开精准有力的小众化科普。
郑华强调,今后科普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 “百万市民学科学”;带好“两支队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科技志愿者队伍;做好“三个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科协要求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四个体系”,科普示范体系、科普品牌体系、科普展教体系、科普理论体系。希望各区科协进一步做好科普特色工作提炼总结,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她指出,科普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坚持常规工作做出新意,特色工作做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