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最新信息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尹慧红:让科技教育惠及每名学生

发布日期:2020/5/30 13:06:39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巩固和宣传基层科协组织建设“3+1”试点工作成效,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结合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武汉科技报推出“优秀基层‘三长’”系列报道,通过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批优秀基层“三长”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巩固扩大基层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科协力量。


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
中华路街科协副主席


尹慧红:让科技教育惠及每名学生




    “我们心情是非常担心的,无时不刻都在思考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家进行系统、连续的学习,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疫情下也能获得科技教育。”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中华路街科协副主席尹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疫情期间学习教育不仅不能断,还要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黄鹤英才、武汉市名师、武汉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武昌区拔尖人才……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得益于尹慧红对教学孜孜不倦的付出和敢于创新、勤于开拓的精神。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再到副校长、校长;从区骨干教师到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再到特级教师,尹慧红走过六所学校,创造了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




从5台机器人到5间科教空间


    “我认为科技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都将具有重要影响,国家整体的创新竞争力,学生个人的生活质量其实都和科技教育息息相关。”作为老城区的老学校,三道街小学想要扩大科教受众,提升科教水平,首先就要有完善的科技教育活动场所。武汉市科协、武昌区科协、区科技辅导站等相关领导多次下校实地考察,提出了多功能活动基地的想法。“当时三道街小学只有5台机器人,不管是外出比赛,还是社团活动,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2015年,尹慧红率先提出每年从办学经费中固定划出科技教育经费。从此,每年都有新的科技教育设备进入学校。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一一走进课堂,让学生第一时间体验新科技的无穷魅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尹慧红又极力推动了机器人创客教室等5项科技活动室的改造工程,进行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且配备了足额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让学生在科教空间里随时能够利用终端进行设备的研究学习和创新实践。




让科技教育走进普通家庭


    “我们学校70%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弟,不能将辅导学生学习的压力都推给家长。各种级别的科技教育更应该在全校铺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前沿、最高端的教育。”尹慧红如是说道。在她的带领下,2016年三道街小学进行了TOPS课程改革,将编程、机器人、3D打印等课程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六个年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一个学期内学习至少两门科技课程,大比例扩大了科教学习的规模。

    对于市区科协举办的每场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尹慧红都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只有紧跟科协脚步,才能把握科教前沿。”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厚积薄发,设计的课程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成绩也逐步提升。




    学生“停课不停学”,老师“假期不休假”,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尹慧红在背后的统筹谋划和付出。在疫情期间,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很多都只能完成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尹慧红决定借此机会,让科技教育走进家庭,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等多个学习平台,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各类资源,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宅”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在各班班主任和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同学们和家长们一同在游戏中学习防疫知识,学会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科学消毒,新颖的形式让大家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了防护意识。
     “科技教育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尽可能的跳出设备和器材的限制。我们要心怀科技教育,在市区科协的指导下,随时随地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尹慧红谈到,学生的健康和成绩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我要尽全力让家长放心,让学生稳步进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