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由于中国历史地震资料多,可以用它们做统计分析;中国现代地震频繁,进行预报的机会多,再加上政府特别重视等因素,中国地震预测水平处在世界的前列。即使这样,预报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是一个世界科学难题。
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一点地震的前震活动规律,这就是“密集-平静”规律。简单说来,就是一开始,劈劈啪啪发生很多小地震,不久就停了。这可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然后大地震就来了。用俗话说,就是“小的闹,小的一停,大的到”。由于大震前有一系列小震,因此我们便可利用前震预报大震,并设法预防大震。但由于大震的样本少、周期长,成功预报的案例十分有限。
什么是地震
说到为什么要发生地震,不得不提及地球的构造。地球就像一个煮到半熟的蛋:蛋壳就好比地球的地壳,蛋白部分称为地幔,而蛋黄就是地核。
大部分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球表层(约一百公里厚)的岩石层不断地在进行运动,岩石圈的不同部分受到挤、压、拉等力的作用。到某一限度,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大部分是在板块边缘)造成岩层突然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通俗地说,地球是由七块陆地拼起来的,这七个“兄弟”非常不老实,在地下热对流的作用下,这七兄弟总喜欢相互碰撞,一起逗着玩,所以才会发生地震。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出现的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人能直接感觉到或用眼睛能看到的包括动、植物不正常反应,地下水变化,气象变化以及小震活动等。微观前兆是指人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用仪器测量的,如地壳形变、地面倾斜和海面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力微弱变化及人们不能感觉到的小震活动等。
地震是有前兆的,但在无所不在的噪声背景中,如何区分出有效的地震前兆是一件非常专业、困难的工作。
全球地震频 平均七秒一“震”
其实,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地震非常频繁,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不过这些地震中,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的地震约10次左右。至于更为强烈的地震,每年约发生一次,并且大多数是发生在海洋中或人烟稀少的地方。
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球地震的80%,欧亚地震带集中了15%。全球地震中,有85%发生在海洋,15%发生在大陆。
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地震每高一级,能量多30多倍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发生了30多个7级地震,约1000个6级地震。
而同一地震,各地烈度也不同。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也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就越低。
世界上哪些国家地震多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8%,我国正好介于两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