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巨大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巨大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国家高新区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国家高新区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伟大成就
科技工业园区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创举。通过建立科技工业园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目前世界已建立起了1000多个科技工业园,推动着各国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重视。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建立试验区;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国务院对全国范围内国家高新区建设作出战略性部署,大批国家高新区相继建立,国家高新区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国家高新区从零起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绩卓著。到目前为止,国家高新区已达54个,加上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的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54+1”的发展格局。国家高新区在加快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些重要的总量和绩效指标为: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未含2007年新增加的宁波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实现营业总收入43319.9亿元,工业总产值35898.9亿元,工业增加值8520.5亿元。国家高新区(为51个高新区的统计数据,不包含佛山、海南、宁波、苏州)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3倍;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2006年国家高新区万人专利授权数30.7件,已经接近了美国硅谷的水平(每万人37件)。据2007年统计快报,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实现利税5000多亿元。
回顾改革开放和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是在世界高技术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正是由于这个重大战略部署,使我们抓住了一个使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机遇,使我们在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头,使我们跟上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成为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成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者。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