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进入了新的重要跃升期

发布日期:2008/3/4 0:00:00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这是一组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新闻,它让亿万中国人感受到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国家实力和民族尊严:
  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古奔月梦;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
  三峡右岸电站20号机组正式移交三峡电厂运行管理。至此,三峡电站已投产机组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410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下线,国产“和谐号”动车组疾驶如飞,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过去的五年,中国科技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既有科研成果的辉煌成就,也有工程科技的极大进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厅长会议上说:“过去五年我国科技成就巨大,科技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处在重要的跃升期。”她认为:“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腾空而起。11月26日,它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人们称它为“自主创新高潮中最动人心弦的华章”。
  嫦娥一号升空之后历经8次变轨,经过调向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三个阶段。茫茫太空中悠然前行的“嫦娥”不仅要拍摄月球表面的照片,更要对抗月食情况下太阳能的缺失……复杂程度创下中国航天之最。
  喜讯不断从38万公里外的“嫦娥”传来,这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汗水。从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到“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这项浩大的科技工程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 
  嫦娥一号卫星的先进在于应用成熟技术实现新的任务要求。除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更需要在原有技术上不断创新。“它的自主创新幅度非常大,这些创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能否得到承认,对科研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孙泽洲说。
  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庄严宣告: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06年7月1日是特别的日子,这一天第一列火车开入西藏,青藏铁路通车。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天路”,穿越了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无人区以及绵延550公里的冻土区域,穿越巍巍群峰、绵绵雪域。为了建造这条神奇的“天路”,科研工作者们付出了近50载光阴。
  曾经有国外专家认为,青藏铁路的修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铁路的修筑面临着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其中,冻土路基的稳定性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如今,青藏铁路被誉为是“筑在冰冻世界的奇迹”,而对于坚守在青藏高原近半个世纪的科学家而言,亦是一个梦想的达成。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介绍,青藏铁路首次提出了“主动降温以保证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的全新思路,这些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工程创新,使青藏铁路的冻土工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不仅是重大工程建设的支撑,也日益成为中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农业科技的进步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进步提供了坚实保障。从863计划开始的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统计,近年我国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以上,使全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左右。统计结果显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已提高到“十五”的48%%。
  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三峡工程的喜讯频传,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微电子、通讯、重大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超级杂交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系列重大技术,让我们看到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科技的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正是近几年来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深的体会。
  可喜的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近5年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已达69%%,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2006年比2002年增长4倍,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
  在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中,有28%%的项目是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中有22.4%%的项目有民营企业参与完成。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投入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在科学的春天降临神州大地30个春秋的历史时刻,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进入了新的重要跃升期。 
                                                      (来源:科技日报网)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