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记者 盛甜 肖凯)1月13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何勇、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玲等一行调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省农科院社区、博苑社区、保利心语西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相关情况。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彭竹春,武汉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刘斌陪同调研。
上午,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逸夫博物馆并召开座谈会,围绕科普职能部门建设、特色学科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志愿者激励政策等问题进行讨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刘珩等参与座谈会。
座谈会上,刘珩汇报该校近年科普工作情况,并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于2017年初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后,联合国内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有特色、有感召力的科普实践活动。
刘先国从逸夫博物馆基本情况介绍,新时代新作为,科学精神“走出去”,文化铸基,育人为本,目标与展望等5个方面作了题为《坚持创新发展 打造地学力学科普平台》专题报告。刘先国介绍,近年来逸夫博物馆已形成了文化与旅游、学校与社会、4A景区与博物馆三融合的发展模式,科普覆盖范围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
当天下午,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省农科院社区、保利心语西社区并召开座谈会。洪山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华,省农科院社区书记、主任张晓霞,博苑社区书记、主任王琳,保利心语西社区书记、主任李人杰等参与座谈会。
王华介绍,针对洪山区辖区广、生态环境优越、高校密集、发展潜力大等优势,洪山区科协开展了科普展教联盟、科普益民、兴建全媒体科普视窗等特色科普活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创新+”,挖掘创新源泉,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单一活动向多个系列活动发展;从简单科普向权威科普、实践科普、研学科普方向发展;从扩大受众人数向提高科普质量上发展,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集合各方力量开展科普活动。
随后,省农科院社区、博苑社区、保利心语西社区科普工作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辖区特色科普活动。
汤书昆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科普创新模式极具学科特色,具有品牌性、聚集性、亮点多等特点,希望该校加大科普服务奖励机制建设,促使科普工作者从“情怀型”向“责任型”转变。汤书昆肯定了洪山区“一社区一特色”的科普展现形式,对其精准把握服务受众的需求表示赞许。
据悉,本次调研为期四天,是中国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受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在武汉市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普服务评价体系建设”调研工作,调研活动以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