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党建工作

逸夫博物馆:匠心科普 地学筑梦

发布日期:2021/1/18 10:57:52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武汉市科协始终把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第一抓手,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武汉涌现出以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一批基层力量,谱写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今天开始,武汉科技报开设回眸十三五专栏,围绕“党建引领、院士高端决策咨询、学术交流、科普工作和企事业亮点、武汉战‘疫’”等主线,采访报道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企业创新团队,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的典型事迹。


    市科协网讯(记者 丁莹 通讯员 徐燕)更好地讲好地球故事,是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近年来始终坚持的办馆方向。作为全国首家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该馆主动走入中小学校,将开展科普活动作为重点,创立了地球科普大讲堂、恐龙主题公益科普讲座进校园、科普巡展进社区、校园等系列品牌活动。该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5千余平方米,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3千余件。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以上,是公认的“地质世界之窗”。

 


    1 李四光外孙女也登上科普讲堂
    2017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策划推出系列科普讲座品牌——《地球科普大讲堂》,讲座突出该馆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宝石学等方面的馆藏优势和该校在上述学科的科研实力,从地球、海洋、能源资源、矿物岩石、宝玉石、古生物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浅出地向观众普及地学知识,分享藏品背后的故事,弘扬科学精神。讲座嘉宾既有院士、大学教授、李四光先生的外孙女,也有地学专业的研究生。
目前系列科普讲座已举办70场,参与观众近2万人。
    2 “四个一”方针播撒科学种子
    2018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联合常州中华恐龙园推出“爱恐龙 爱科学”系列主题公益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迄今已开展三季,走进了武汉市79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6000余名师生聆听了恐龙主题科普讲座,在江城青少年中掀起了一阵“恐龙热”。
    逸夫博物馆逐渐形成了科普巡展的“四个一”思路:明确一个主题、带去一场主题展览、开展一堂科普讲座、组织一系列科普体验活动。近四年来组织了14场科普巡展,走进了包括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洪山区东山亭社区、竹山县茂华中学等在内的湖北省6市10区县,累计参加人数近8500人,极大提升了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关注。
    2017年以来,逸夫博物馆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推出了不同层次、内容的研学活动。如:面向儿童的“博物馆奇妙夜”,通过地质科普亲子游、拼化石、做拓片,实现“与恐龙做邻居”,激发兴趣,寓教于乐;面向初小学生的“达尔文实验站”,让学生走进博物馆专业实验室,体验化石修复,提升动手能力,亲历科学工作;面向高中生的“科技英才”项目,让学生完整参与从制定选题到作结题报告的科学工作,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识竞赛,以讲好地球故事,传播科学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该馆先后于2017年、2018、2019年首批入选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3 资源共享 科普信息化拓宽渠道
    科普信息化已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的必然趋势。该馆注重软件开发,利用微信新媒体,建设数字博物馆,布局网站、手机客户端、电子大屏等终端,提升展览项目的公众参与度。目前,博物馆已拥有线上线下全景式展览平台,看展不再受时空限制;在馆内扫描二维码,就能听讲解、看展品介绍;“宅家学科普”、“宅家逛博物馆”、“博物循声”、“博物故事”四大线上科普专栏推出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好听好看好玩的科普作品。还与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机构、部门合作,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传播平台,目前已加入国家岩矿化石共享平台、可移动文物数据平台。2019年逸夫博物馆开始尝试网络直播,目前在斗鱼、网易新闻、长江云、哔哩哔哩、快手等平台直播14场科普活动,累计观看量超百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科学传播效果。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