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联合主办的地震预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地震部门的14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围绕汶川地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本次论坛为地震预报发展的深入研讨搭建了有效平台,据悉,今后将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类似的学术论坛,推动地震预报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代表中国地震局致词,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对此次论坛的宗旨和目的做了讲话。全体代表为汶川地震罹难同胞默哀。
阴朝民指出,汶川地震发生一年来,中国地震局组织全局力量,开展了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全面清理和分析研究了各种观测资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震预报科学探索的艰巨性,希望能够借这次论坛,围绕汶川地震的最新研究进展,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加强合作,为攻克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不懈努力。张国民在讲话中强调,一方面要通过汶川地震的系统总结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积累,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新的观测技术与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的探索。
论坛以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形式,围绕汶川地震孕震发震机理、汶川地震前兆观测总结研究及观测技术创新、强地震中长期预报思路途径与方法、地震预报相关学科最新理论和技术方法等四大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石耀霖院士、滕吉文院士、许厚泽院士等9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80余位代表作了分会场报告。
(来源:中国地震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