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武汉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潮流,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是武汉近年来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的全国样板。
位于普天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内的武汉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光通信模块专业制造商。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孵化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服务。
武汉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志勇
“ 普天孵化器在我们整个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400G产品开发过程中,为我们对接了大量的供应链资源,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
武汉普天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毅
“ 孵化器精准地将各级的政策以及行业政策对企业进行细分上的辅导,促进产品的研发,提高研发速度,加速研发资源的对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可以促进企业订单的增加,给企业实际的帮助。”
新机制、新模式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近三年来,武汉累计投入3.115亿元,支持72个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数23835项、成交金额942.3亿元,同比增长12%,成交额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2020年11月底,武汉市科技局启动“选派干部到驻汉高校对接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成为全市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又一全新探索。
与此同时,武汉也不断探索依托“院士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团队建设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华中科技大学承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不仅是强磁场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大科学平台,更是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2014年对外开放运行后,为国内外9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1258项,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垣
“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应用技术研究一代,基础研究一代,这五步是环环相扣,只有这样,创新和发展才能够持续。”
目前,共有108位院士在武汉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院士工作站54家,创设了14家工业研究院。
2020年9月,武汉正式发布《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由院士专家引领的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完整创新链条、强大辐射效应、国内领先水平的十大高端产业集群,将成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创始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率先提出“科学技术可以作为特殊商品有偿转让交易”的新办法,在全国掀起了科技领域思想大解放的浪潮。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武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四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吹响了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冲锋号,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的武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