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连日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饱含深情的话语,成为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的热点话题。
完善高校管理体制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说:“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建若干一流大学’,‘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我认为,教授治学是完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的根本。”
顾海良代表认为,完善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需要充分依靠和发挥教授在高等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和健全教授依法治学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完善高校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代表说,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同时他认为,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不是高等教育内部孤立的一项改革,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思考,统筹兼顾,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
李培根代表希望有科研潜质的教师,不要忙于科研而远离教学;希望大多数一流学者不要参与行政,以便在科研教学领域作出更多的成绩。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代表说:“教育公平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个享有’、‘一个倾斜’,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教育效果或质量。受教育机会和公共教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周洪宇代表提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湖北省监利县翔宇教育集团监理总校董事长王玉芬代表说:“目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很严重。要均衡发展,重点、难点在农村,要做好优化资源配置,目标是实现高位均衡,要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她建议,加快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步伐,加大对农村学校在经费和政策上的扶持;要建立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国家标准”,实现义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要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采取激励和扶持手段去鼓励先进,推动发展,促进平衡;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作用,推动教育的多元化、优质化发展。
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周洪宇代表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与教育公平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他建议,要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行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完善师范生国家公费制度,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岗位制度,鼓励师范毕业生去中西部农村地区任教;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城乡统一教师编制制度,改变教师编制倒挂现象;完善教师权益保障制度,以法律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建立教师退出制度,促使教师爱岗敬业。
五峰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琼代表认为,教师绩效工资区域差距过大引起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她建议,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标准应当全省统一,经费由省级统筹;义务教育学校除享受绩效工资外对符合发放条件的奖励项目也可以参照行政单位发放;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帮扶力度;尽快出台非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政策并付诸实施。
(来源:湖北日报)
强国必先强教 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科教兴国战略
发布日期:2010/3/10 9:42:46 来源: 作者:admin
- 上一篇: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
- 下一篇:湖北综合竞争力 跃升至中部第一